第260章 天人之姿(1 / 2)

火车呼啸着回来了,隔得老远就能听见轰隆隆的声音,以及准备进站的鸣笛声。

过了一会儿,火车巨大的车头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下面很多民众惊恐倒退,但脸上仍然有禁不住的兴奋之色。

火车上的人更是如此,他们一生中还没有过这样新奇的感受,有很多人这辈子连马车都没坐过,此时有人把头和胳膊伸出窗外,向着站台挥手,外面的风把他们的头发吹得贴紧额头,脸上满是雀跃之色。

楼上的人也受到这一幕的感染,开始鼓掌挥手,对着呼啸而来的火车欢呼,这个大家伙速度真是好快,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跑完了一百公里,从铁城到北都跑了一个来回,这也太快了吧。

虽然他们心里这么想,但其实很多人都还没有明确的概念,这些人中去过铁城的,只有徐岸和夏芷安两人,他们两个的感受更深刻,心理受到的冲击也更大。

徐岸震惊难言,他去铁城的次数最多,往返频繁,很多时间都花在了马车上,徐岸感觉现在自己一个月里,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是在马车上度过的。

而如果通了火车,真有如此速度的话,那他半个月的路程恐怕会缩短到几日,如此效率,可是太厉害了,难怪王爷不惜花这么多的银子也要修建铁路,其意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作为前朝丞相的后裔,徐岸对此比很多人都认识的深刻。

试想一下,如果火车可以通往一国各地,那物资和人力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运达,从此漕运将成为历史,调动物资赈灾也会非常方便,客观上减少了民变,大大加强了朝廷管理地方的能力。

夏芷安也想到了这些,甚至想到如果当年京城有一条铁路,可以通往江南,那他父皇有很多次战役,都不至于陷入缺粮的危险,兵力调动也更加方便。

可能他父皇会更早几年就建立大乾,也不至于受那么重的伤,而英年早逝。

“以后坐火车得颁布一条规则,头手不能伸出窗外。”白羽撇嘴道。

众人看向他,澹台听雪问:“为何头手不能伸出窗外?你这人好煞风景。”

“当然是危险了,速度这么快,万一前面有人扔东西,就会在风力的作用下向后飞,如果后面有人脑袋伸在窗外,很容易被砸到,那岂不是悲剧了?对了,也要禁止从火车上向外扔东西,不文明!”

“嘁!”澹台听雪扭过头。

白羽还想再说下安全事项,却没想到一眼看到了在火车上临窗抱剑而坐的谢青云,“咦,师兄怎么回来了?”

这家伙不是说从铁城直接去鲁地的吗?这又坐回北部是什么意思?

谢青云此时靠着打开的车窗,脸侧向外面,剑抱在腿上,下午的阳光透过车窗照亮他的侧脸,看起来装逼的一塌糊涂。

原来谢青云到了铁城后,不知怎么的,突然不太想下车了,一时间觉得去鲁地也没什么意思,跟大师兄也没什么话好说,想来想去还是在北疆有意思些,比如这火车就可以多坐几趟,很符合他的感觉。

跟谢青云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火车第一次通行成功后,三天后便开始了第二次运行。

这一次上车的人就更多了,白羽带着宝宁、夏芷安、澹台听雪都上车了,这一次火车又稍稍提速,在五个小时之内完成了一个从北都到铁城的往返,从此以后北疆的铁路开始正式运营了。

先是一趟车,后来增加到了三趟,基本上都是客货混运,一到两节客车,剩下都是货车,火车的开通让北疆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扩散了出去。

最先知道的,是南阳的澹台雄,火车运营的时候,仇一杰就在人群里看着,当时震惊的下巴都要掉了,第二天他就带着几个人快马回了南阳。

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陛下,我觉得公主另有深意啊。”仇一杰跟澹台雄汇报道:“以公主的才学,不可能不知道陛下速速二字的含义,当时我也觉得疑惑,但后来看到北疆的火车,才明白公主另有所指。”

澹台雄沉默了半响,问道:“真有那么快?”

“不敢欺瞒陛下,我们很多人都亲眼所见。”仇一杰道,“属下等人又打听了,白羽最近接收了二十万百姓,建了两座新城,其中一座濒临铁矿,现在白羽用数个时辰,就能把百里之外的铁矿运到北都,可以想象他们能生产多少军械。”

“那火车不用马拉,是怎么跑起来的?”澹台雄问。

“属下不知,但听说是用火的力量,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就不知道了。”仇一杰道。

“特娘的,白羽这个小兔崽子在搞什么东西?怎么会有这种事情?”

澹台雄果然没有追究女儿未归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了火车上,如果以后北疆运兵都有这种速度的话,那战靶的重要性就大大削弱了。

这对南阳可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