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节后开工(1 / 2)

春节过后,北疆的几个项目都陆续开工了。

首先就是两处大型的水利工程,用于平时蓄水和防止干旱,这不说千年大计这么浮夸的话了,至少百年大计是没问题的。

然后就是火车和铁路。

趁着过年这段时间,白羽除了练刀之外就是跟宝宁一起设计蒸汽机。

蒸汽机对他来说是最简单的东西,关键就是要满足目前北疆的工艺和材料要求,这对白羽来说也不算难,忙了一个春节之后,目前设计已经完成了。

图纸已经送到了工坊,宝宁每天在那跟着,除此之外还有小八,以及白羽调过去的两个排的北疆军。

那个地方必须严格保密。

蒸汽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白羽来说,钟表、自行车、羽绒服这些都不重要,都可以拿出去换钱,甚至北疆横刀他都敢卖,反正北疆以后要踏出火器时代,但是蒸汽机不行。

蒸汽机是北疆工业革命的关键,一旦制作出来就可以用在汽车和火车上了。

最重要的还是火车,因为火车的运输量比较大。

有了火车,北疆的运输效率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把遥远的矿山、码头和城市连接在一起,一个工业社会也就初步成型了。

那时候,北疆的面貌才真正的天翻地覆。

制造铁轨的钢材也已经在炼制了,这个白羽也准备去看一看,为此他还专门设计了一整套淬火和铸造的流程,就是为了得到满足条件的铁轨。

至于沿海的码头就是另一件事了,那个要等到坚壁清野之后才能进行,现在劳动力不够。

只要完成坚壁清野,把北疆和京城之间的几个城镇的人口全部强力迁徙过来,那初步估计能多出二十几万人,劳动力瓶颈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没办法,北方毕竟不像江南有那么多的人口,这方面白羽也很无奈。

这主要还是经济条件造成的,随着北疆经济的发展,人口会越来越多。

至于轮船,既然有了蒸汽机,那白羽要造的自然是蒸汽船。

在地球上,第一艘可以使用的蒸汽轮船是1783年下水的,这种船还带有帆,它的最高速度是45节(83千米/小时)。它在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用为渡轮。

自此,进入了动力船时代,这也可见蒸汽机这种全新的动力源对人类的发展多么重要。

不过要造蒸汽船,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钢材和蒸汽机,而是金属焊接技术。

目前北疆的金属焊接技术也发展得不错,但是要达到轮船的要求还差得远,这就是没有电的局限性了,有电的话就可以发展电弧焊,但现在的话白羽也只能用其他方法尽量解决这个问题。

白羽一世想到了氧乙炔,氧乙炔气体燃烧是一种焊接的很好办法,这叫做气焊,不过问题也有很多,白羽琢磨了一下似乎不是不能解决,未来他的主要工作应该就放在这里。

北疆大学的建设估计很快就能完工了,到时候他就招募一批年轻子弟进来学习,一边学一边搞科研,把他心中的一些急需的技术分成各个项目组,让他们去研究。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估计两三年的时间,北疆就能积累出一批真正的技术和人才。

那时候还怕什么萧齐王?他直接带着火枪队去平推!

奶奶的,让你嚣张!

目前还不行,还是只能尽量使用一些歪门邪道的手段,苟住发展。

对于自己心中的想法,白羽零零散散地跟夏芷安说过不少,基本没有隐瞒。

夏芷安现在也能跟上他的一些思路了,而且她现在对格物也不再是以前的小白,知道这对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要,但是到底有多重要,她还看不太清楚。

有时候夏芷安觉得白羽是在以墨家治国。

治国都需要理念,当今各国都是以儒家为主,结合一些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或者是内儒外法,总之万变不离其宗。

像白羽这种墨家子弟倒是很少见,夏芷安现在也很有兴趣,甚至想着白羽是她的太傅,她是白羽的学生,那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她应该也算是墨家子弟了吧。

至少她的妹妹宝宁已经没有什么儒门妹子的形象了,在工厂碰到宝宁的时候,她正穿着一身蓝色的工装,襦裙都不穿了,嫌碍事,脚上蹬着小皮靴,铅笔夹在耳朵上,正在跟工坊的几个师傅讨论问题。

见到白羽过去,宝宁立刻说道:“师父,你来的正好,这有几个问题,你来看看。”

白羽二话不说就过去了,很快讨论声传来,似乎已经把同行的夏芷安忘在了脑后。

夏芷安莞尔一笑,对这一对师徒她已经见怪不怪了,看着不远处聚精会神,心无旁骛的白羽和妹妹,夏芷安一时有些恍惚。

以前她曾想过这世上有世外桃源,后来到了北疆,她觉得这里就像,但现在这里已经不是她心中那个世外桃源了——光怪陆离得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