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皇帝传来密信(1 / 2)

宋昭墨挥手打发走侍候的丫鬟,糖藕瞧见,轻声出去,把门关好,守在门外,看着他的样子,楚卿年猜到定是皇帝有密信带来。

宋昭墨翻出随身锦囊里的密信,递过去。楚卿年展开,眉心陡蹙,音色狠戾:“腌臜东西!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广陵府今年遭遇旱灾颗粒无收,朝廷调拨八百担粮食和五千两白银前去赈灾,谁料,赈灾物资在途经广陵府青阳县时被当地一伙暴民哄抢而光,县令吕逸风治下不严,监管不力,被广陵知府关入死牢。粮食白银皆打水漂,无从查证。广陵知府陈俞年又向长安城递折子,希望皇帝再次调拨粮食银子救灾,恐发生暴乱。

今年灾害频发,国库银子,粮食等储存不足,皇帝不敢轻易恩准。

楚卿年和宋昭墨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两个人。

皇帝钦点楚卿年为钦差大臣,同宋昭墨一起去查明原委。

第十九章百姓食不果腹,知府富得流油

事不宜迟,楚卿年当晚就同祁言之辞行。

祁言之早已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天下城有自己的专属情报组织欲仙楼,有名的酒楼,开在西楚的每个都城。

“此去万分凶险,我和你们一起去。”

“天下城你不要了?”楚卿年震惊地说。

祁言之白了她一眼,说道:“隋风跟随我多年,行事稳重,天下城暂时交给他我很放心”。

见他语气笃定,楚卿年定下今夜就骑马出发前往广陵府。

广陵府位于长安城西南边陲,地理位置极其偏僻,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各种魑魅魍魉就层出不穷,目无王法。

一路走来所见百姓皆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哭声恸天,……

府衙旁边倒是设了粥棚,两个衙役正在派粥,百姓人人手捧破碗,排起长队,老婆婆领了粥,双手小心翼翼的捧着准备拿过去给孙子喝。楚卿年上前看了看,剩一半的破碗里面只有几口水,两三粒米飘在上面,还有几粒石子沉在碗底。

自先帝以来,念及广陵府干旱少雨,每年都往广陵府调拨银两,粮食,太子登基以后也延续这一举措,尽管这次赈灾物资被抢,但也不至于百姓吃的如此寒酸吧?

“婆婆,朝廷不是每年都调拨粮食来吗?你们没有领到吗?”楚卿年凑过去疑惑的问道。

老婆婆见楚卿年一行人面容和善,看衣着打扮像是过路商人,舔了舔干涩的唇瓣,声音沙哑地说:“去年还是有的,太子登基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领到了。姑娘啊,山高皇帝远,那些个当官的只要自己吃饱喝足,哪管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死活呢?”

第二十章宋昭墨暴打知府,楚卿年拍手称快

楚卿年听后双拳紧握,脸色阴沉。

他们一行四人又去了一趟青阳县,百姓们都万口一词,还无意中打听到官府所说的暴民抢粮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县令吕逸风是被冤枉的,因为不愿同流合污,所以才被下了大狱。抢粮的那些人其实就是官府的人冒充的,要不是因为天黑官兵看不清,加上那个人腿脚利索,差点就被杀了。

可恶,实在是可恶!

弟弟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文武百官全都看在眼里,百姓人人称赞。可是在这儿偏远的西南边陲,百姓却是对当今皇帝多有怨言。这要是传到长安城,人言可畏,失人心者失天下,可见制造麻烦之人用心之毒。大概又是她那两位皇兄的手笔。

广陵府

楚卿年身子倚靠着太师椅,双脚搭在前面桌子上,随手拿着惊堂木把玩,双眸冷冷的看着此刻被宋昭墨暴打的知府,还有师爷,祁言之看着她的样子,皱着的眉头能夹死一只苍蝇。

楚卿年掰着手指头一桩桩地数着,“贪污赈灾物资,冤枉朝廷命官,草芥人命,治下不严……说,你想怎么死?”

宋昭墨狠狠地给知府一脚终于停手。

“年轻就是急躁,什么都藏不住,”楚卿年笑了,眉眼间带着清晰的戏谑之色,更显得妩媚动人。

祁言之眸色一沉,真的要把牙都咬碎了,真是好样的,在这儿演竹马情深呢!

糖藕带着人把藏在各处的金银珠宝箱子一个个搬出来,足足有七八个箱子。“公主,大米在后院库房,数目都对得上,”糖藕在轻声楚卿年耳边说。

第二十一章公主投怀送抱

“糖藕,吩咐下去,把知府,师爷还有一干参与人等全部押解长安城,等候皇帝处置。”

“奴婢明白,”

“把赈灾物资按各家各户人头,发放下去,先让百姓们吃饱喝足再说。”

剩下就是怎么解决干旱的问题。

楚卿年一下午都把自己闷在正堂,对着舆图苦思冥想,困扰那么多年的问题,哪是一时半会儿能想到解决方法的?

天黑祁言之回房休息的时候,见她还在正堂坐着。大步上前把她拉出来,拽进卧房,“我知道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