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收过路费(1 / 2)

跟京城一样,过了元宵节,顾清明就该上班去了。

整个州府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崇州的各大商户翘首以盼,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官道修好,备货充足,整装待发,去旁的州府猛猛赚一笔。

然而这个时候,官府却张贴出了一条告示。

已经习惯没事就来官府转两圈的百姓,见状赶紧围上去。

“差爷,上头写了啥啊?”

“大老爷又有啥需要咱们去办?”

“这回工钱怎么样,有没有识字的,赶紧念念啊,急死人了。”

“哎别挤,听差爷怎么说,别挤啊。”

领头的官差觉得差不多了,清清嗓子,大喊,“都安静!”

百姓们瞬间闭嘴,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一个字,影响赚铜板。

“自昭和十九年元月起,崇州府内所有管道,将对过往车辆实行收费政策。

详情可至各处驿站咨询,缴费地点亦在驿站处。都听清楚了吗?回去相互转告一声。”

“啊,咋说的是官道的事啊?”

“就是,还以为要招工,能在春耕前再赚点儿银子呢。”

“……”

百姓一听是官道的事,顿时没了兴趣。

毕竟他们之中没几个有钱坐车的,平常出行就全靠两条腿,便是有卖货的也不过是小本营生,挑着个担子足矣。

今天这茬真跟他们没啥关联。

消息传开,百姓看了会儿热闹就散去了。

他们没话要说,商户们就要骂娘了。

好哇,年里才给当官的送了不少年礼,他们表面上笑呵呵的收下了,这才出了年,扭头就捅了他们一刀。

这规矩针对的谁?还不是他们这些人!

才备好货准备出去卖,大老爷们就准备从他们兜里掏银子了!

顾清明跟王同知和齐通判说这个事的时候,两人皆是佩服。

不愧是顾大人,不愧是被圣上惦记的人,这搂银子的能力就是强啊。

而且走一步算三步,怕是从修水泥路开始,就想好了以后要过路费吧?

至于商户有意见,两人都没放在心上。

毕竟官商之间有壁,商人虽有钱但地位卑贱,哪需要考虑他们的意见呢?

而且他们费劲巴拉的修了路,往后还是这些商户们走的最多,用以牟利,那可不得收取的好处费?

王同知还觉得顾清明聪明呢,咋他就没想出收取过路费这一招呢?

齐通判跟他对视一眼,默默感叹,真不愧是顾大人。

……

商户那边,大家群情激奋。

“还当新知州是什么好人,没想到也跟前边那个似的,死命往自个儿怀里搂银子,到底这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就是,咱们走个官道还要收银子,难不成还能把那水泥路给走坏了不成,真是变着法的掏咱们的银子,不知足!”

“说这些有屁用,要我说,干脆咱们联合起来,不走那官道,我看他们怎么收银子!”

有人摇头叹息,“官老爷想要银子,又岂是咱们想拒绝就能拒绝的?”

有人不同意他这说法,“韩老爷这话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一群商户坐在一起吵个不停,谁也不服谁,半天拿不出个主意来。

最后还是谁提出来,说去问问李家和张家。

“到底他们跟上头的走的近,知道的多些,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李格和王荣的态度一致,皆道:“自然是上头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咯。”

如此狗腿子的话,叫来问的商户们气个仰倒,纷纷出言指责。

然而王李两人不为所动,只做官府最坚定的拥趸。

既然说不通,商户们忿忿而返。

“就说不需要找他们,他们俩就是官府的狗,主子给点甜头就整日跟在屁股后头摇尾巴了。”

这话说的。

好些商户心里琢磨,若是他们能叫官府给看上,当着股东吃着分红赚着大笔银子,他们也愿意当狗。

经过这事后,商户们分成三派。

一派坚决不向官府屈服,决定不走官道,叫官府无银可收。

官府修路所耗颇多,而且修了那么多驿站,维持驿站的日常运转也需银钱支撑。

想来官府经过前头一整年的折腾,不甚富裕,要不也不会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

这一派觉得,只要他们坚持,迟早官府得低头。

俗话还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老儿拉下马呢,他们这么多商户联合起来,还整治不了几个官?

有如此想法的商户占了大多数,剩下的人中大半选择观望,还有一小撮人选择“投靠”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