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巡游各县(1 / 2)

自从文书格式统一以后,顾清明再处理事务时觉得清爽多了。

但翻看崇州地理志与往年的文书时,还是觉得头疼。

然而没办法,咬牙还得看。

好在有冯浮帮忙,别看冯浮只是个落第秀才,但能力却是一等一的。

人也踏实务实,有了他帮忙,顾清明狠狠松了口气,得以处理其他事。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衙门里树立一定的威信。

他用这次文书的事做筏子,将几个素日懒散不怎么认真工作的调离府衙。

美名其曰是去负责监督文书的使用情况,但有眼睛的谁不知道,这是知州恶了几人呢?

出了府衙,随便安排了个不正经的、随时能撤销的岗位,往后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便是不图前途的摆烂选手也着急啊,这种岗位拿的月钱比原来少多了。

这几个人少不得到处求情,说自己知错了。

有人倒是试探着跟顾清明提了一下,可惜只得到他的冷笑,以及一句。

“这个岗位人虽少,但却是紧要的,还缺一位管事,大人考不考去过去?”

得,直接碰了个钉子。

一个不好,人没拉出来,倒把自个儿给陷进去。

由此,大家伙知道了新知州的行事准则——

老实干活,即便做的不如人意,他也不恼,会给你机会,甚至叫人来教你。

但若不老实,一心躲懒,那干脆别出现在他眼前,一律给调离。

新知州是个厉害的。

这是在府衙工作的小官们的共识。

也有人不服气,跑王同知和齐通判面前挑唆。

然而文书下达这事本就有王同知的手笔,他又怎么会被旁人三言两语的动摇?

至于齐通判,老好人似的笑笑,一味推脱。

于是,小官们惊愕的发现。

变天了!

怎的这么突然?

前段日子王大人不是还很不待见知州大人,直接跑下边县里去了么?

王同知,“……劝你们慎言,老子那是在秋收之前,巡视水稻成长情况去了。”

总之,府衙内风向急转。

小官们对于顾清明的吩咐再不敢阳奉阴违,或是懈怠了。

顾清明知道王同知和齐通判帮了他,回头请两人吃了个饭,话说的诚恳客气。

两位大人自然笑着听了。

一时间,崇州的一二三把手的关系还挺融洽的。

……

进了八月,紧要的事就是秋收了。

崇州种双季稻,早稻一般在四月中旬播种,五月初插秧,八月上旬收割;晚稻在立秋前种下,十一月上收割。

于是,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最忙的,既要收早稻,又要赶着时间将晚稻种上。

王同知之前也不全是躲懒,他是真的下乡巡查水稻成熟情况去了。

到了该收的时候,他又准备动身下去看看。

“省得一些黑心的,贪了田赋,虽是从中吃个一口半口的,但对于农家而言,便是灾祸了。”

顾清明拱手,“王大人为民之心,令人叹服。”

本来这种事,他只要坐在府衙里等着结果就成,但他却愿意亲自去看看,许多官尚做不到他这样,值得肯定。

王大人有些羞赧,“不敢当不敢当。”

他这个官做的,从没为民办过什么大事,也只能没事多去转转,震慑下那些个小老鼠了。

顾清明与他说:“既然王大人准备动身,不如我与你同去,也去看看今年的收成如何?”

齐通判劝了一句,“双抢很累的,要不大人你再考虑考虑?”

他这话不是为了顾清明,而是为着底下县的人。

他出身贫寒,虽没双抢过,但切切实实的下过地,种过田,知道这其中有多累。

这种时候,下边的人还要分心去接待他,实属为难。

再一个,顾大人一看就出身富贵之家,想来没有亲自耕种过,顶多从书中看过一些。

万一开口瞎指点,那就……

顾清明虽没完全猜到他的心思,但为了安他的心,还是解释。

“这段日子我瞧了不少文书,对崇州有了一点了解,但有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些事还是要亲眼见见的好。”

他开了个玩笑,“别看我现在是知州,当年也是村中儿郎,说不得能下地帮把手呢。”

王大人和齐大人皆惊讶,“原来顾大人竟是农家子出身?”

“不像?”

“属实不像。”

顾清明摸摸脸,“那姑且认为两位大人在赞顾某俊美吧。”

话说到这,王大人应下与他一同前去,就定在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