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参加宴会(1 / 2)

丁常被亲爹警告后,没有继续打云露斋的主意。

在翰林院也没胆子继续针对顾清明,顶多路上见着的时候不给好脸色。

真真欺软怕硬第一人。

傅寒见着两回,宽慰顾清明,“小人便是这般,不必在意。”

顾清明笑着摇头,“自然。”

另一个层面说,他还得感谢丁常呢。

因着他接连找事,傅寒出手相助,顾清明请客吃饭。

一来二去,两人关系迅速升温,成了好友。

顾清明就童生宝典的事,提出了点想法。

童生宝典计划写三卷,今年年底之前就能出完了。

“不若咱们弄个整合吧,再精细一下封面。”

宁安义一头雾水,“书名不是早就取好了,怎的还重新弄封面?”

顾清明解释,“多添几页,例如圣人言,还有学士言。”

第二卷出来以后,有两位学士特意为此书做了文章,这些得加在里头,对学子也是鼓励。

至于添上圣人言,怎么都不会错。

闻言,傅寒深深看了顾清明一眼,“清明倒是与以往有些不同了。”

顾清明拱手,“傅兄觉得如何?”

“自然好,那就麻烦三位尽快拿出个章程了。”

顾清明三人回去加班加点的将第三卷校对完成,规划了封面和书页,交到傅寒手上。

傅寒拿到书后翻开,打头的是圣人曾做的劝学一篇,紧接是韩城与两位学士的序章文章。

随后是目录,多少页讲的是什么,十分方便。

再后是内容,与分卷不同的是,合集里多了翰林院一些大人们的观点及文章。

最后的书封页上,写着对所有参与本书制作人员的鸣谢。

一溜儿名字看过去,小半个翰林院都在上头了。

傅寒心想,顾清明真是做官的一把好手。

若是之前便是这般,再油滑人精一些,他未必能入得了自己的眼,如今刚刚好。

书印刷好后,傅寒先拿了十本到翰林院。五本放在书架上,五本送到翰林学士那里。

翰林学士翻看后欣喜,正愁年底该报上去什么业绩呢。

“早就听说你们在弄什么童生宝典,却不想弄得这般好。”

傅寒拱手,“都是您带领的好。”

翰林院里,有人凑热闹从书架上拿了合集来看。

不想在后面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还小小的惊呼了声,当即招呼旁人一同来看。

一时间,翰林院里气氛好极了。

不少人跑到顾清明桌前,拍着胸脯保证,“日后再有修书什么的,说一声,一定帮忙。”

顾清明笑眯眯的回应,“自然,大人心念天下读书人,当真是我辈楷模。”

因着这事,顾清明几人的名声空前大好。即便有酸他们的也不敢露头,生怕被人骂。

最显著的就是,在路上遇见丁常时,那货只会扭头避开,连声“哼”都不敢了。

此事一了,再有七八天就该封笔过年了,顾清明松快下来,照常打卡上下班。

这天他下值回家,抱着馒头在院子里摘腊梅时,顾仓来报,说是接到了请帖。

顾清明打开来看,却是一位武将过生办宴。

馒头好奇去抓,顾清明紧忙将手举高,“好儿子,这可不能抓坏了。”

云竹从房里出来,站在廊下喊他们,“起风了,还不赶紧进来,当心冻着。”

顾清明应一声,叫顾仓下去,自己抱着儿子回屋。

云竹瞅见他手中拜帖,拿过来一看。

原是该武将到了年纪要退休,准备过个六十大寿,皇帝挺给面子,赏了点礼贺寿。

武将便十分得意,广邀官员到家中做客,同沐皇恩。

云竹有些奇怪,“你何时与武官有了交集?”

还是从四品,完全不该在他们家的交际范围里,怎么会邀请他们?

顾清明亦不知。

不过既然人家送了请帖,两家间又没什么仇怨,寿宴也是喜事,自然是要准备厚礼参加的。

请帖邀请的是他们夫妻两个,次日云竹下午就开始收拾。

等顾清明下值回来换了常服,两人便乘着马车往武将家去。

路不远,没多时便到了。

下了马车,云竹瞧着武将宅邸外停着好些马车轿子,或朴素或奢华,今儿来的人挺多。

前来参宴的官员们携带家眷,面上带笑,有些相熟的在门口便交谈起来,十分热闹。

“二哥,二嫂?”

云竹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正是宁安义和白露。

等了一会没看见李源和李娘子,想来没有收到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