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县主是很忙的(1 / 2)

连着几日都忙忙碌碌,裴萧萧不得已推迟了雷打不动的孟氏商行季度会议。

裴孟春常年奔波于各地视察,京畿的商行事务由裴萧萧在两年前接手。

她有穿越前的经历,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

会议前一天她哪儿都没去,专心看完三个月的账目,又拿了去年同时间的账目作对比,罗列好各项数据,熬了个夜,才放过自己去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没睡多久的裴萧萧就被叫醒,打着哈欠用冷水洗漱,去前院准备开会。

春桃已经在前院议事楼的大木板上,将誊抄好的数据贴上去,为了方便能让所有人看到,字都特别大。

中间的大圆桌上,摆着时令瓜果,还有给今日前来参加会议的管事们的礼物。

裴萧萧站在门口等人,顺带打腹稿,准备一会儿的会议内容。

辰时三刻,孟氏商行在京畿的各店管事都到了。

“小姐好。”

“小姐早。”

“张管事好,李管事早。”

巳时正,人都到齐,裴萧萧在中间落座,正式开启孟氏商行永庆九年第一季度会议。

裴萧萧拿着一根长棍子,指了指干货店去年同季度数据。

“按理说,刚过完年,各家干货应该消耗地差不多,到了补充的时候,可是对比去年,营利下降了四千七百五十三两。”

裴萧萧看着有话要说的曾管事。

“可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还在解决?”

说起这个,曾管事就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

“今年的常见干货都卖的不错,但是吐蕃的葡萄干不知为何被截了货,少爷出面也没解决。”

“还有西南的椒麻,最上等的那批货,叫孟将军拿走了,说要进贡给陛下,次等货孟氏是不卖的,所以也没拿。”

“这两样,前者是贵价的时兴货,后一个利薄却量大。相比去年,自然就少了。”

裴萧萧点点头。

“次等货自然不能要。孟氏能起来,靠的是口碑,不能砸了。”

“椒麻少了就不卖,等明年再上也一样。葡萄干的事,我去想想办法。”

“另外就是看看,能不能从本草堂挪一些陈皮、薄荷、淮山药、茯苓之类药食同源的药材去干货店。”

“天气热了,容易不思饮食,寻常百姓也买不着冰消暑,这些药材正好用上。”

裴萧萧将目光转向范管事。

“本草堂是药铺,百姓到底有些忌讳,不愿去。天气越来越热,雨水也多起来了,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尽快消耗掉库存。”

范管事颔首,“我散会后就去办。”

慈幼堂的事,放在最后才说。

孟氏商行努力经商,不是为了致富,而是为了养活只进不出的慈幼堂。

自裴萧萧的母亲孟氏创办第一所慈幼堂,如今各地慈幼堂加起来有千余所,接纳老弱病残近十万人。

为了填这个大窟窿,,裴萧萧就连每年的食邑所得,都填进去了。

这个季度,慈幼堂的账目十分不好看。

裴萧萧严肃地问京畿慈幼堂的总管事,“为何二月慈幼堂一次性涌入了三千多人?”

“可是雍州雪灾的缘故?”

常管事年不过四十,但因经年操劳,两鬓已生了华发。

听裴萧萧这么一说,眼泪就涌了出来。

“是啊小姐,雍州雪灾太惨了!”

“十二月下第一场暴雪的时候,我就带着慈幼堂的人去雍州帮忙,能帮忙的全去了。”

“房倒屋塌,压死了很多人。雍州去岁又歉收,不少人冻饿倒在齐膝的雪里。”

“朝廷虽有赈灾钱粮,可那么多人,哪里够?我看不下去,拼拼凑凑挪了京畿慈幼堂的一部分余钱出来去赈灾。”

裴萧萧很是赞许。

“这是好事,多活一个人,少一个被毁的家。母亲开慈幼堂的初衷,也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能有家。”

“常管事你做得很好。”

其余几个管事也道:“老常你这人,就是眼窝子浅,小姐跟前哭什么。留着马尿跟哥儿几个吃酒时候掉不成?没得叫小姐也跟着红眼眶。”

“就是!有什么事,不还有咱们几个老兄弟吗?缺钱说一声就是。”

“大家伙儿都是慈幼堂出来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曾管事一拍大腿。

“你别急,回头我再想想辙,把营收给做上去。慈幼堂每年花那么多钱,相爷他们也难,咱们能出一把力,就出一把力。”

常管事有些不好意思,“唉”了一声,朝其他管事拱拱手致谢。

慈幼堂只有花钱,没有赚钱,他今天来还得向小姐再讨个主意。

每次开会,常管事心情都十分纠结,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