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是铁刀啊(1 / 2)

久微种田的方法已经传到兰陵城了,显宁帝都知道了。

派别人他都不放心,害怕被糊弄了。

就在朝堂上问谁要南下去看看,结果有不少人应声。

要是以前,大皇子宋珩肯定会去,但现在正是他掌控朝堂的关键时机,他不会离开兰陵。

几帮人争来争去争不出结果,太尉杜鸿安站了出来:“陛下,老臣愿往。”

“那怎么能行呢?朝堂大事如何能离得开杜爱卿!”显宁帝万万没想到,站出来的是他,当时就不同意。

“陛下,这粮食才是真正的大事啊!您想这种田方法,如果真如下头说得那么好,等过几年还能更好,产量也能提升不少,那咱们岳夏国还愁什么呢?”

显宁帝和众大臣都知道这话有理,但总觉得太尉南下不太合适,那不是孔夫子教三字经吗?

太大材小用了。

杜鸿安不管那些,前些年大皇子宋珩和二皇子宋启斗来斗去,弄得乌烟瘴气。

如今宋启都禁足在皇子府了,还在斗来斗去,双方还都想把他扯进去。

他巴不得现在能南下,好离这泥潭远远的,他杜家绝不会站队,成为哪一方争权夺利的筹码。

杜家只忠于皇上,忠于家国!

所以杜鸿安很坚定,认为此行南下非他不可,那是岳夏的未来,是强国之本,很是大义凛然。

他武将出身又身居高位,一时间众大臣争不过他吵不过他,也骂不过他。

宋珩心里冷笑,老狐狸想离开?也罢,他只要不加入宋启和宋福那方,他就能接受。

于是杜鸿安就带着人南下了,路上他也不急,慢悠悠的沿途一路晃过去。

……

即将入冬,久微就悄悄跟着江临孝去了一趟他们的田庄。

她发现田庄里干活的长工都太瘦了,一个个面黄肌瘦的,衣着也太过单薄。

久微皱着眉头,她之前有给江临孝说过,让她的田庄将鸭蛋留一部分给长工们,粮食也要多分一点。

田庄里所有产出的东西缴了税赋,剩下能屯的屯,不能屯的再卖。

她有预感今冬粮价肯定大涨,就在田庄里面修了不少屯粮的仓库,多多屯粮。

如今这年头,粮食比银子好使。

可是怎么他们还是那么瘦?这样的身体如何能干得动繁重的农活?

就算这里的冬天基本不下雪,可是那冬天也是很冷的,屋子里又冷又湿,会不会有人都挨不过今冬?

久微就让庄头刘柱过来回话,听他讲了原因才知道,长工们害怕这些粮和蛋并不能一直有,所以不舍得吃,全都留着断粮了续命的。

久微听了就心头一酸,从那么美好的国度穿来这里,她确实见不得这样的事情。

作为一个现代种地人,她手底下员工还有饿肚子的事,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让庄头将账本拿来看了看,久微心里有了计算。

她看向江临孝:“阿孝,我看你的田庄并没有和我的分开,你是怎么想的?”

“有什么好分的!种田这事我又不懂,还不是都听你的。而且放在一起好管理,要不然还得操两份心,以后赚了钱平分就是了。”

久微点点头:“说的也是,看账本先前买农庄花了一万二千两,那我欠你的钱以后有了再还吧。不过我决定给长工和佃户们多发些福利,那你就赚的少了,你有没有意见?”

“我都听你的,你说行我就没意见。”

“那行,”久微转头对庄头说:“刘柱,我给你交待几件事。”

然后把员工福利规划了一下写到纸上,让田庄以后就固定按条例分发物资就行。

刘柱看了久微写的东西,差一点流了泪,他给许多东家种过地,还头一次碰见这么大方的东家。

他们整个田庄的人都有福了,跟了这么好心的主子。

久微叮嘱:“如果我下次来,看到大家还是这样,因为不舍得吃弄坏了身体,进而影响了干活,那就发卖了。”

这些人估计不吓一吓不行,舍不得的人会永远舍不得,刘柱自然明白久微的心意,连连点头。

久微又让刘柱将所有女人和孩子都叫过来,一下子来了不少人,有很多小孩子。

这些小孩子大多头大、身体纤细,全都是饿出来的大头娃娃。

她有些心疼,想了想问刘柱:“咱田庄里有识字的人吗?”

刘柱愣了愣:“还真有,有一个年长的,一个年轻的,都是因为家里人生病没钱看,将自己卖了。”

让刘柱将人叫来,她问了些问题,感觉这两个读书人人品都不错,就跟江临孝商量,给这里的孩子们办个小学堂。

那两人就不用干农活了,专心教孩子们就行。

久微说识字以后,种地也会比不识字的人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