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县令带着儿子来了(1 / 2)

榨了油,就开始收晚稻了,县令直接住下不走了。

唐志是又高兴又苦恼。

高兴的是县太爷下村子还住下了,整个临淮县独一份,可长了脸了。

苦恼的是,县太爷住他家,一天几乎十二个时辰都跟他在一块,他一刻也不能骂人,嘴都憋坏了。

好在有小丫,什么事都能掰扯几句,可给他帮了大忙了。

看着田里的稻穗,张云义也掩不住心里的激动,如果唐村的种植模式能推广,那以后百姓真的可能不再饿肚子了。

秋收要整整一个月,张云义等不了那么久。

久微和唐志就选了几处良田、中等田和差田,分别收割算产量。

地里收割的人干得又快又小心,但还是会掉一些稻穗,马上又有女人们捡起来收好。

只一天功夫,产量就出来了,三种田分别是每亩四百八十斤、四百斤、三百三十斤。

顶得上从前年成最好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的不得了。

久微撇嘴:姐姐知道更高的产量。

但看着众人那么开心,她也为他们高兴,能吃饱自然是最好的。

收割好的地,处理好稻茬,翻地后就开始种油菜。

张云义问久微:“现在种油菜,那来年的早稻怎么办?”

久微清了清嗓子:“县令大人,现在这田受了水灾还没养好,就算种早晚两季水稻,产量也不见得能提高多少。人生病了要去看病,土地也一样的。”

“……”

“这里土地偏潮湿,如果现在空着,来年再种早稻,最好就是现在的收成。油菜可浑身都是宝,菜叶可以当蔬菜吃,菜杆可以当柴烧,还可以喂牲畜。”

“……”

“油菜籽含油有四成呢,榨完油的菜籽饼发酵后作各种作物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问题,以后再种植其他作物,根茎不易生病。反正好处还有很多,我一下说不完……”

“……”

“县令大人,现在说那么多都没用,等一年后,您再来看,才知道这样到底有没有用。”

“小丫啊,你这些都是跟谁学的?”

“跟我义父学的,他老人家种了一辈子地,可惜人已经不在了,要不然把他请来……”

“……”张云义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张云义急着赶回县城,他还有一摊子事呢!

张茂自告奋勇留下来,看后面的进度。

张云义也没犹豫就同意了,这也不是坏事,人不能读书读成书呆子,多学学农事也是好的。

唐宵这些天为了巴结张茂,连书院都不去了,天天吃了早饭就跑他跟前待着。

不时还想趁没人的时候对久微动手动脚,久微都不动声色的躲开了。

还没到收拾他的时候,等着吧!

这唐宵也是可笑,久微瞧他连上茅房都要等着张茂一块去。

张茂不高兴也没办法,想着他是小丫的哥哥,倒也就忍了。

而且他城府很深,就算厌恶脸上也一点儿没表现出来,跟唐宵照样称兄道弟有说有笑。

这就耐人寻味了,她还挺好奇,唐宵是怎么巴上他的。

但是张茂天天跟着她,唐宵又紧紧跟着张茂,她瞧着怪头疼。

机会还是要自己创造的。

头天晚上,江临孝给久微送了几只野物,她决定烤来吃,就在唐志家院子架起了火。

张茂在旁边打下手,堂堂县令家公子,忙得灰头土脸的还那么开心。

等烤好了,久微就将一串滋滋冒油的肉递给唐宵,不出意外唐宵赶紧拿去孝敬张茂。

张茂也不客气,他早就馋得不行了,拿起来就吃。

久微就将第二串又给了唐宵,他这次果然不出所料就吃了。

接下来就分给唐志、唐志媳妇、唐虎……

等大家都吃饱喝足了,唐宵突然“哎呀”一声,捂着肚子就往茅房跑。

过了一会回来了,刚坐下又捂着肚子往茅房跑。

刚回来还没坐下来,再次捂着肚子往茅房跑……

张茂瞧着久微一脸兴味,对自己哥哥下手这么狠吗?

“你不喜欢你哥哥?”

“你跟他关系很好?”久微不答反问。

“当然没有!”张茂赶紧撇清关系,他可不想一直往茅房跑。

“那你们怎么认识的?”

“我们来的时候路过游林镇,跟官学书院的人见了一面,他听说我们要来唐村,就介绍了唐宵带我们来,结果他就不走了,一直跟着我。”

“……”

“我也不好直接赶人,你说是吧!”

久微觉得他求生欲还挺强,不过既然不是关系好,她就放心了:“如果我有事要请你帮忙,你会帮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