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土制抗生素(1 / 2)

“回禀大将军。”

军吏清嗓后,沉声道:

“此役,我保乡军战死一千九百二十六人,重伤六百一十八人,轻伤者上千……”

语毕,厅堂内鸦雀无声,众人心情沉重。

这是保乡军迄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阵亡将士占总兵力近三成左右,尤其是最为精锐的第一步都,战损超四成。

而重伤者,如无意外,多数将死于后续的严重感染。

“速将立功将士名册整理出来。”

“是!”

徐晋忧心忡忡,如此多士兵阵亡,抚恤金可是大数目,加之应该奖励立功士兵的那部分,总数极为惊人。

当然,他可选择拖欠或不发。

但这样的后果十分严重,士兵的战斗**大减,军心也会不稳。

此战虽艰难无比,但无一兵怯战逃跑,何也?

只因保乡军在待遇、抚恤和赏赐三方面,向来言出必行,士兵无后顾之忧,自然奋力作战。

徐晋思量,此前虽从思明城搜刮约二十万两银子,但经大规模扩军消耗颇多,加之各类开销。

而今他手中如今仅有数万两。

看来,必须尽快攻下南宁府,此地比思明府富饶许多,搜刮数十万两银子并非难事。

但在此之前,需要解决抚恤金和赏金的问题,还得先从思明府大户手中“借”些银子以备急用。

“大将军放心,下官定将此事办妥。”

稽税局总务冯敬云奉命而来,徐晋对其嘱咐数句,后者听的连连点头。

而将军府侧房内,神医柳济文正全神贯注地摆弄着一堆散发刺鼻气味的瓶瓶罐罐,面露欣喜之色。

“妙哉,老夫终于成功了!”

“何事如此欢喜……”

“吱呀”一声,徐晋推门而入,与激动的老丈人险些撞个满怀。

“你快看!”

柳济文手捧一个小陶盘,内有米浆制成的培养液,浑浊不堪,上方漂浮着一些金黄色菌群,却被一股无形力量分割成许多小块,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这是……”

徐晋定睛一看,顿时喜出望外。

看来,土制“大蒜素”终于研制成功了,且效果很不错!

此事说来话长。

早在裴山县时,徐晋就苦思冥想,需要借前世所学的知识,捣鼓出一两个实用的抗生素。

每场战争过后,重伤士兵大多会因严重感染而亡,着实令人惋惜。

这些士兵往往都是作战勇猛之辈,若能痊愈,必成军中精锐。

深思熟虑之后,他突然果真想到了有一种原始的抗生素可通过土法提取,并且以现在的工业能力完全可以生产,那便是大蒜素。

其提炼之法甚为简单:

先将大量新鲜大蒜去皮洗净,晾干切片,再以石磨研磨成粉末状,浸泡于高度白酒中三日。

而蒸馏白酒之过程,于明末而言,并非难事,唯一难点在于如何精确控制度数。

然后,将麻布、粗布、丝绸三种网眼大小各异的布料缝合,制成过滤网,仔细过滤大蒜浸泡液十几遍,仅保留纯粹液体。

这些液体中便富含大量大蒜素。接下来,经过加水稀释、加热浓缩、沉淀、干燥等步骤,即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大蒜素。

此乃广谱抗生素,对常见细菌、真菌乃至某些肠胃寄生虫,皆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确认此法可行后,徐晋赶忙告知老丈柳济文。柳济文本就是名医,闻听这蒜头经过萃取后竟如此神奇,当即兴致勃勃开始实验起来。

然此法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却有诸多需注意之处,徐晋也仅记个大概。

后柳济文历经百余次试验,方逐渐有所心得。

而测试这大蒜素是否管用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只需从那些伤兵感染的患处弄下一些病理组织,上面就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然后将其放在培养液中繁殖一段时间。

最终,向每个培养皿中滴入不同剂量的大蒜素,以观察其抑制效果和反应。

柳济文此间将自己封闭于屋内,废寝忘食,历经足足两个月,终得偿所愿。

“甚好!”

徐晋目光炯炯,凝视着那些令人作呕的培养皿,恨不得将其抱在怀中亲两口。

这个时代,细菌尚未产生抗性,大蒜素几乎就是神药,有此等神物,不知能拯救多少性命,更遑论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可想而知,那些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只能听天由命的欧洲骑士老爷,或是大明的达官贵人,若知晓世上有此神奇药物,将会何其疯狂。

就算暂时用不到,也绝对愿意花大把银子买来珍藏。

与自己的性命相比,些许身外之物又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