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攻城激战(1 / 2)

若对方为小股或如骑兵这般移动迅速的目标,则飞雷炮作用甚微,效果也差强人意。

此外,虽然这玩意造价低廉,但发射成本却不菲,甚至高于火炮。

飞雷炮发射时,须先装填发射药并夯实压紧,再紧压一块木制隔板,然后塞入裹成圆盘状的火药包。

因黑火药威力不足,欲达到理想杀伤力,便需加大火药用量,故每次发射都要耗费数十斤火药。

徐晋此前不愿使用,原因正是如此,火药这东西对保乡军来说也是不够用的。

平日的操练中,亦损耗甚大,能够自行生产那部分的比例很小。

但现在,此仗实在至关重要,乃生死存亡之战,他已顾不上心疼了。

况且此番来袭的明军人数众多,攻城时必定密集成一大片,近乎相对静止,飞雷炮只需瞄准某一区域发射,不愁打不中人。

崇祯十年四月中旬,明军终于抵达思明府城外。

“贼寇踞城死守,看样子是打算负隅顽抗了,呵呵...这城看着倒是有些不好攻克啊。”

听到孙副将的调侃,总兵杜湛微微一笑,继而道:

“李参将已率一万大军自忠州直袭罗庆.裴山二县,南宁水师十八艘舰船五千水兵亦将在数日内抵达。”

“破城,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他眺望片刻,只见这思明城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峻,颇为壮观,不过附近山岭上的植被却稀稀疏疏.青黄不接。

想必是被周围百姓砍伐用作柴火了。

杜湛缜密审视了周遭地形,心下稍安,贼军想必不会亦无余力在山中设伏,趁交战之机偷袭官军。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对方溃败后逃进深山之中,这才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传命!大军即刻原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明日发动进攻!”

官军数万人的大营绵延十几里,遮天蔽日,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宛如一幅上好的水墨画卷。

而明军警惕性也颇高,即便深夜,仍有众多兵勇来回巡视戒备。

保乡军本欲效仿陆逊火烧连营,却根本无机可乘。

兵勇虽多,却进退有据,诸事井然有序,足见总兵杜湛治军极其严明。

此时此刻,徐晋心中却无比沉重。

方才,斥候禀报,忠州方向有大批明军来袭,约万余众,其中骑兵众多,预计三日内便会抵达罗庆、裴山二县。

保乡军现有六个步都,好几个都不满编,加上骑兵、炮兵等战斗人员,总兵力不过八千。

即便算上新建水师,亦不足一万。

兵力如此有限,既要守城,又要防偷袭,着实有些左支右绌。

徐晋无奈,只得令第五、第六步兵都回援,与水师共同守住后方。

不放心的他思考片刻后,索性连卫戍都也调遣一个前去协助。

如此一来,能够守城的便仅余四个步都,所有战斗人员加起来不过五千七百余人。

而城墙之上,早已备好滚石、木擂等守城利器,城中存粮大约可支撑一月...

这一夜,对交战双方而言,皆是无眠之夜。

天亮之后,太阳从东方升起之时,注定血雨腥风,无数人将毫无意义的死去。

次日,明军终于发动进攻!

此战,总兵杜湛摒弃了以炮灰充当前锋的惯例,直接将精锐战兵部署在最前沿,狼兵紧随其后。

距城墙数百步之遥,数十门炮车早已就绪,一旁是虎视眈眈的千余名骑兵。

此番,梁巡抚痛下狠心,甚至拆下桂林府城墙上的部分重炮,以致杜湛麾下的火炮在数量和威力上,与保乡军不相上下。

双方的火炮实力近乎相当。

杜湛仔细研究过保乡军的战术,其多依仗火铳之利,临阵时先放两轮排枪,待敌方士气溃散后,再出动骑兵收割。

为在火器上与这些贼寇相抗衡,杜湛为数千狼兵配备了火铳。

土司狼兵善用火铳,早在抗倭时便屡立奇功,只是因大明火铳质量不佳,他们平日更倚重冷兵器罢了。

思明府城墙上人头攒动,站满了保乡军,人人手持火枪,腰间挂着装满二三十发纸壳定装弹的粗布弹囊。

周边还有不少长枪手,和少量重甲兵,大多在城门处防御,以防明军从此处突袭。

凝视着眼前铺天盖地的明军,众人心中皆无比紧张。尤其是新招募的士兵,个个嘴唇发白,身体微微颤抖。

“咚!咚!咚!”明军鼓声大作,喊杀声震耳欲聋,如汹涌的潮水般向思明城扑来。

密密麻麻的战兵手持腰刀,其中不乏披甲者,十余人合力抬着云梯等器械,疾速冲向城墙下,而这样的云梯足有四五十个。

“开炮!”

保乡军炮兵发动攻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