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做官一事(1 / 2)

思明府之贼寇异于常贼,其火器锐利,士卒悍勇,相同数量官军实难与之抗衡。

此外,杜湛还发现,保乡军不仅兵强将勇,且善用谋略,之前毛勇所率游击军便中其计,疲于奔命。

所以他决定吸取教训,全力以赴,绝不轻视此寇。

此次招募的三万兵勇皆为精锐,尤其一万“俍兵”,人人英勇善战,以一当十,临阵杀敌,勇往直前,素有“狼兵”之美誉。

此些兵勇皆来自田州、那地、南丹等地土司,嘉靖年间抗倭便屡立战功,实为大明之砥柱。

至于那保乡军的火器,杜湛更是气恼。据其调查,这些火器皆来自夷商,贼寇耗费大量银钱,将兵将全副武装,其火器威力和质量均胜于官军。

目前,梁巡抚已尝试与夷人交涉,欲堵截贼寇购买火器之路。

明军五六万之众,规模浩大,远望如黑云压城,运输辎重粮草之民夫更是多达十几万。

按预计,大军最多七八日便可陆续抵达目的地。如此阵势,自然搅得满城风雨,各州府皆知裴山县生了群异常厉害的贼人。

“好女婿,听说朝廷要打过来了,此为真假?”

思明府城西,左家宅子里。

张屠户拎着两斤猪肥膘,谄媚中透出一丝担忧。

“所谓军机要事,汝自不可妄自揣测。”

左玉清眉头一皱,心中亦有些沉重。

他如今是那祁松县的县令,今日正好回府述职,而这一回来却发现往日蛮横凶悍的岳父竟变得十分乖巧。

以前见了自己都是“丧门星”.“活瘟神”。

如今却成了“好女婿”。

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而自己的胖婆娘也一改往日的泼妇模样,甚至开始对着铜镜描眉抹腮,说甚么现在咱也是县令夫人了,自然要好生打扮。

就连个性刚强的老父见了他也十分拘谨,令左玉清颇为不适。

“嘿嘿…好女婿。”

张屠户将拎着的猪肥膘放下,而后紧张的坐在凳子上搓了搓手,他飞快的瞥了一眼屋外低声道:

“万一...俺是说万一,这保乡军若败了,咱们一家老小不就完蛋了?”

“不会!”

左玉清心中也有些没底,但眼下也只好自我安慰道:

“大将军广施仁政受万民景仰,绝不可能败!”

“俺觉得,还是多准备条后路的好…”

张屠户低着头自言自语道:“大人死了也就死了,皆命数也,娃儿毕竟无过。”

听到这话,左玉清在心里轻轻一叹,竟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而此番吏部述职,颜大人先是斥责了他擅自招募乡勇的越矩之举,责令其罚俸三月。

然后话锋一转,对左玉清一心为民、不顾仕途的无畏精神予以肯定。

并言明大将军知悉此事后,对他甚是赞赏,赞其为真正的“父母官”,期望吏部好生培养。

左玉清本已惶恐不安,做好革职罢黜的准备,不料事情竟出现转机,连大将军都对自己夸赞有加。

随后,吏部尚书颜大人语重心长的表示,日后处理此类事情务须慎之又慎,以免背后遭人口舌。

这做好官并不容易,稍有疏忽便会遭人抨击,致使仕途毁于一旦。

“汝当切记!”

“若欲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必先身居高位!”

颜昭对左玉清的才干和为人颇为欣赏,所以希望他能仕途坦荡,不要落人把柄。

“下官自会铭记于心。”

述职完毕,左玉清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任祁松县县令,二是赴石西州担任知州。

在保乡军这里,知州与县令同级,不分上下级,皆受府城管辖,但其辖区和治下人口不可同日而语,从县令升任知州,无疑是升职。

且石西州离裴山县不远,同属大后方,民心基础良好,易出政绩。

若换作他人,此刻必定感恩戴德,毫不犹豫地选择去石西州任知州。

但左玉清略加思索后,却拱手道:

“下官愿继续留任祁松县做县令。”

闻此,吏部尚书颜昭微微叹息,目光复杂地问道:

“汝可要想好了?若任石西知州,数年内有望成为一府之尊。”

“看来仍未谨记我方才所言啊……”

“不!”

左玉清正色道:“尚书大人所言,令下官醍醐灌顶,然比起石恩州,祁松县百姓更需要我。”

“居高位者,可为黎庶谋福,县令虽小,亦能治一县之地,使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

见此人顽固不化,颜昭无奈,只得黑着脸示意这家伙赶紧滚蛋,同时心中暗骂一声“犟驴”!

“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