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安南土人侵袭(1 / 2)

不过...

这造船局的名头虽然是有了,却缺少工人和船匠,整个部门上下只有十来个从工部挖来的匠人,场面极其冷清。

此些匠人算是稍懂一些“造船”术,可以说是保乡军治下唯一的专业人才了。

经过徐晋乐观的计算得出结论:

南部造船局如果产能全开,且不缺银少料的话。

每月应该能勉强下水两艘小型渔船。

随便遇见点海浪便能掀翻的那种...

“水师尚未建成,诸位仍需努力啊!”

勉励了一番造船局的匠人后,大将军徐晋便来到了上阳河边的火铳制造坊视察。

如今这里的规模已经颇大,光水锤便增添了好几个,工坊内的匠人**着上身,干的热火朝天。

“乒乒乓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

自打攻占思明府之后,保乡军便将一干官匠全部控制起来,并将其迁至裴山县。

得到了这一大群专业人才后,匠部的人员总编制已过千余,不过大多都是学徒。

这其中,光是铳匠.铁匠和炮匠加起来便有五百余人,其中小工占了八成。

大将军徐晋此前曾对匠部进行了改革,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为那些老匠人强行分配学徒。

这徒弟要是上手快,作为师傅自然有功,保乡军自不会吝啬赏钱。

若是不肯用心教的话,那就对不住了。

匠部会从他们每月的饷银中按照相关标准直接罚掉一部分。

有人会说了,那这徒弟愚钝关我这师傅啥事啊?

匠部挑选的学徒都是极为聪颖的小伙子,如果真的愚钝不堪连当学徒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了,此等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如果真的出现,那上面自会派人来实地调查缘由。

徐晋对这铳坊的产生活动还算满意,这个时代还没有兴起“摸鱼”那一套,只要银子给到位,待遇没问题,大伙还是很有干劲的。

甚至有不少工匠,每日天不亮就来,下班时间到了也不肯走。

敬业程度令资本家汗颜。

为何?

原因很简单。

匠人们在除了根据职称发放的每月工银外,另有一项额外的绩效收益。

在铳坊内,往往是一个师傅带几名学徒,各自负责不同的造铳流程,一干人算是一个小的团队。

根据这个团队每月的产量及良品率,如果超标完成的话,还能获得一些赏钱。

虽然不多,但也极大的鼓舞了匠人们工作的热情。

在这里的生活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不但能吃饱穿暖,每月还有不菲的工银,只要肯努力干活就一定会有回报!

再反观以前做官匠的时候,那简直是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故此,才有许多人不愿收工,想要早日将技艺提升上去,以获得更好的待遇。

“此物,铳坊可能造出?”

徐晋从怀中抽出一张图纸,向匠头问道。

那纸上画着一个圆柱形的铳管,内部螺旋状的排列着数条有规律的刻线。

这正是膛线,如果能给燧发枪中弄上这玩意,其射程和精度会有质的提升。

徐晋便是打算借此组建一支“猎兵”部队,专门用以狙杀敌军将领。

匠头是一个有些脱发的中年男人,他用粗糙的手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后,眉头逐渐紧缩:

“敢问大将军,给这铳管里刻线却是有何妙用?”

徐晋只好将膛线的作用给他大概讲了一下。

“大将军真乃神人也...”

匠头借机拍了个马屁,随后沉吟道:

“要蚀刻这膛线,技术层面上不是绝无可能,只是...”

“此物极其耗工费时,这铳坊的产能恐怕难以为继啊。”

徐晋自然明白这个问题,目前的工业水平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拉削法”制造膛线,极其耗费时间,而且成品率也不高。

其具体方式,便是在拉床上固定一个带螺纹的铁杆,杆子末梢镶上一个坚硬带凸起的钢球。

前后拉动铁杆时,螺纹便会匀速在拉床卡门的固定下匀速旋转,而匠人通过控制钢球上凸起的角度便能慢慢搓出膛线。

说来简单,实则做起来并非易事。

膛线是何等精密的结构,稍微错一点这根铳就废了。

在听完“拉削法”后,匠头不禁对徐晋佩服的五体投地。

大将军不但会带兵打仗.竟在这制铳上还有如此高的造诣。

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难道,他真的是天才?

命令铳坊尽快做出一支成品后,徐晋便回到了府邸之中...

而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