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冯敬云的大官梦(1 / 2)

他只觉得双腿发飘,晕晕乎乎的便走出了人群。

那名正在宣讲的小吏羡慕的看了他一眼,确认无误后朗声道:

“罗阿牛,毙正五品守备一名,另杀敌四人...”

此话一出,保乡军的士兵皆一片哗然,那可是明军的守备啊,就这么被一个小兵给拿下了?

许多人对那日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很清楚,因此目光中满是吃惊。

“奉大将军令,赏银三百.赐地八十亩.布十匹,擢晋为什长,领百户爵!”

好家伙,这下子全体士兵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么多赏赐谁不眼红?

罗阿牛听罢后瞬间呆滞,满脸的不可置信,原本他以为能领到几十两银子的赏钱就不错了。

他连忙拍了拍自己的脸确认是否在做梦,这举动顿时又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小的谢过大将军!”

徐晋笑了笑,觉得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蛮有意思,也正是赶上了好时候。

他之所以着重奖励此人,便是在军中树立一个“典型”,让其他普通士兵也知道,原来不止是那些统领才能得到封赏。

即便是他们这些小兵只要肯拼命,能立功,大将军同样不会亏待。

而接下来随着一个个有功之士轮流登台,这场封赏大典最终圆满结束。

领到赏的将士自然是兴高采烈,一脸意气风发,而其他士兵在艳羡不已的同时,也极度渴望立下战功。

罪兵处决与封赏功士这两件事瞬间给这思明府里带来了一阵狂风,也成了百姓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

由于在此二事上徐晋有意识的对外公开,也就给老百姓脑袋里种下了保乡军赏罚极其严明的概念。

这也使扩军的进度非常顺利,每日都有无数乌泱泱的青壮来到招兵点报名。

无论这些人是为了填饱肚子还是想搏个前程,但保乡军的目的已然达到。

本次大将军徐晋准备招募三千的新兵,从思明府的青壮中择优而选,预计未来如果顺利拿下太平与镇安二府,那么保乡军的战斗人员将会轻松上万。

徐晋向来是严格执行“精兵”政策的,如果学农民起义军裹挟民众那一套的话,手下早就好几万人了。

但这种数量无甚意义,那些被强征来的百姓也毫无战斗力可言。

且不说如此多的人消耗的粮食物资会暴涨,必要时候,还得分出人手来防止其暴乱,实在是弊大于利。

当然了这只是他的想法,人家李自成和张献忠那些人可不这么认为。

管饭是不可能管饭的。

那些流民在人家看来只是攻城的炮灰,消耗的差不多了随便抓一些回来补充便是,反正这世道别的没有,人丁多的是。

破了城后,流民能吃两顿饱饭就得谢天谢地了,平时就自个想办法吧。

随着手下的地盘越来越大,徐晋时常会觉得力有不逮,如今不像在秃子岭上了,打下的地盘也得需要专业人士去管理,保障各项正常运转。

原先这些事是大明官吏干的,不过现在,就必须他这个大将军自己解决。

但徐晋的精力毕竟有限,他目前的侧重点放在军队上,也就需要一些掌握知识的文人替自己分忧。

这时,他不禁想到三品参政大臣颜昭,想必以此人的能力,完全可以将这思明府治理的井井有条。

只可惜,如今这家伙还在那镇安府的流寇群中厮混。

看来,必须找机会向那个常天王把人要回来了...

就在他思索此事之时,门外卫兵来报,稽税副领见。

“见过大将军。”

冯敬云拜了拜后将这几天的工作进度简单的陈述了一遍,虽然过程艰险,但目前城中的大户豪商已经基本老老实实的将税银补齐。

目前已收足白银十六万两.布匹.粮食无数。

还有少数人则打起了马虎眼,推三阻四但又不敢跟保乡军来硬的,很是浪费时间。

“给他们规定最后的时限。”

徐晋指示道:

“若不按时缴纳税款的话,后果自负!”

冯敬云闻言连忙点头,实际上这种事他自己完全可以做主,但万一引起大规模冲突的话,容易成有心人攻击。

如今知道了大将军的态度,那就好办了。

“还有何事?”

徐晋见他吞吞吐吐,不由大为奇怪。

“大将军,眼下稽税队人手甚为不足,平日又时常与豪强发生冲突,臣建议再增添一些人员,另外,是否可以配备一些火器?”

“此事我知道了。”

徐晋淡淡道:

“增添人手的事你看着办就行,这火器暂时就不要装备了。”

“此物,还是掌握在军中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