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龙场悟道(1 / 2)

而开垦团的人员构成也基本都是来自明军的降兵败将,在这里程安国见到了许多从前的老熟人。

比如,前裴山县知县大人冯敬云,以及一些昔日的军中同僚。

这些人员都要接受为期二到三年的劳动改造,表现好的话会适当减刑,重新当一名良民也不是不可能的。

或许会有人说,那我就是不接受劳动改造行不行?

这自然是不行的嘛。

大将军仁慈,手下的爪牙可都是管杀不管埋的主。

往往饿上几天,或者一顿棍棒下去,大部分负隅顽抗的家伙也就脑子转过来了。

当然了,像冯敬云这样养尊处优的大明官员,肯定不能其采取这么粗暴的方式。

你敢打,他就真敢死。

为了将这个被封建糟粕荼毒多年,满脑子纲常伦理的家伙彻底改造,开垦团总领老于可谓煞费脑筋。

一开始,冯敬云被俘后极不配合,非但不好好干活,还时常煽动其余明军降兵作乱。

被马户抡了几个大嘴巴子后老实不少,但要让他这个千金之躯去做那筑墙修路的贱活,那实在是强人所难。

而开垦团里的明军降兵,慢慢的也不再喜欢听此人吹牛皮,大伙的思想觉悟也在“丰盛”饭菜的腐蚀下越来越高。

那远在京城的皇帝老儿早就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开玩笑,皇帝不能让他们吃饱,但是仁慈的大将军能。

而大家对冯敬云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冯大人”到“老冯”再到“那谁”,最后干脆不搭理,完全将其无视。

这让冯敬云很是受伤。

就在前几个月,他还是那么风光,裴山里说一不二的土皇帝,想要巴结自己的人都得排队。

而现在,就连自己的亲兵也不再嘘寒问暖,偶尔见面也只是“嗯嗯啊啊”的敷衍几句,语气极为不耐。

“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大起大落之下,冯敬云也算尝尽了人间冷暖,如今的他除了黑一些瘦一些之外,精神层次倒也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

整个人少了些庸俗鄙陋,却多了几分潇洒俊逸。

而这开垦团,又何尝不是他冯敬云悟道的龙场呢。

“哪个是冯敬云!”

相貌凶恶的兵丁一声吼叫,将正在神游的冯敬云吓了一跳,刚搬起的石头险些砸在脚上。

"我便是,不知有何吩咐?"

冯敬云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显得格外平静,而周围的人已经向他投来了同情中夹杂着一丝嘲弄的表情。

看着面前这两名凶神恶煞的士卒,冯敬云一阵恍惚,这瞬间,他想起了很多事情,人生的许多经历仿佛像画卷般在眼前平铺然后消散。

从小时候的勤读苦耕,到三十中举,千里赴任,那时的自己是何等风光,何等的意气风发。

他这一生,酸甜苦辣都尝过,似乎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吧。

想到此处,冯敬云缓缓闭上双眼:

“富贵不过云烟尔...两位好汉,动手罢。”

“只求能给冯某一个痛快。”

此情此景,可谓惹人唏嘘,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贪生怕死的县令,此刻却能够如此从容的面对死亡。

“神经病!”

两名保乡军对视一眼后皱起眉头,一口浓痰狠狠的吐在地上。

这家伙莫不是做苦力把脑子做傻了?

“少他妈废话!大将军有令,传你去问话。”

“若敢拖延,腿给你打折!”

“嗯?”

冯敬云一脸诧异,敢情这两人不是来要自己命的?

可惜!

他差点就成了苏武.张骞那样的大英雄,对一个文人来说,还有什么比青史留名更满足的呢。

不过话说回来,要真让他在生和死之间选一个,那多半还是会选生,俗话说的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引刀成一快虽好,可忍辱负重的活着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就这样,带着一丝窃喜,冯敬云在两名保乡军的带领下来到了卢府所在。

而这里已经物是人非,昔日的"卢府"两个漆红大匾已经换成了“大将军府。”

旧人相见,倍感唏嘘。

两人也算是死对头加老熟人了,徐晋打量了这家伙一眼后笑道:

“冯大人无恙否?不知在开垦团可待的习惯?”

“一切都好,承蒙大王挂念。”

冯敬云仔细的看了看面前的光头大汉,这还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这个所谓的大将军。

他不由想起昔日的荆轲刺秦,只可惜自己只是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而这回来,也没有时间准备燕国地图。

两人随口客套几句后,徐晋却对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