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颜昭历险记(1 / 2)

“回大将军,的确如此。”

“小人看的千真万确,明军撤的十分着急,连许多辎重都抛下不要了。”

平民打扮的探子单膝跪地,将自己的见闻娓娓道来。

听完这些话,徐晋皱了皱眉思索道:

“不应该啊...明军明明还有一战之力,难道...”

他的脑海中突然蹦出了“颜昭”这两个字。

这几天忙于战事,差点将此人忘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喜上眉梢。

“你且退下,去领赏吧!”

“谢大将军。”

话说,这颜昭一行人带着大批金银财宝从裴山县出发,一路疾驰丝毫不敢耽误。

途中还遇见了几波劫道的匪寇和官差,在死伤数人后终于来到了第一站,太平府的土司。

此地乃西南偏隅,又多山林,当地汉夷混居,又多僮瑶,向来容易滋生事端,不服官府管辖。

寻常汉人官僚下乡,不但说话不好使,甚至连自身安全都很难保证。

因此,自有明以来,便以夷治夷,当地土司便成了基层的实质性统治者,只不过在名义上要接受大明朝廷的调遣而已。

早年,朝廷余威尚存,这些土司自然不敢太过放肆,而如今国力亏空.战力锐减,对偏远地带的控制力已经十分薄弱,因此土司们也是蠢蠢欲动,阳奉阴违。

颜昭历尽艰辛,又撒下大把银子打点,这才如愿以偿的见到了僮人的土司。

此人性情暴戾,对汉人一向没有什么好感,因此不等颜昭将话说完便直接拒绝了。

如果不是颜昭有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恐怕连这个大门都走不出来。

不过他也没有气馁,既然搞不定僮人,那就去说服瑶人。

颜昭打听到,此二族时常因为地盘.水源的问题争斗,算是世仇,而且瑶人桀骜不驯,有明以来多次受到官府打击,对大明更没有什么认同感。

瑶人的首领以侬倒是对兴兵作乱的提议很感兴趣,此人好勇斗狠,但也不是一个头脑简单之辈。

以侬的族群本就多次受到大明官府的打击,可谓穷困不堪,只好居住在地势险要的山林之中。

他表示,只要保乡军这边能拿出大把银子让他给手下分,瑶人不介意下山闹上一闹,正好抢些银钱牲畜和女人回来。

两人一拍即合,颜昭更是大方的表示,以后保乡军可以为他们提供上好的兵器,这不禁让以侬喜上眉梢。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再者就是兵器了。

太平府这边的事情办的相当顺利,虽然也有挫折,但还是圆满办成了。

颜昭并不怕这个以侬食言,收了银子后不办事。

原因也很简单。

瑶人在与僮人的斗争中长期处于劣势,生活困顿不堪,其民十之**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早就怨声载道。

即便自己不来,这群人也绝对按捺不住太久。

使些银子,只是将这个作乱的时间提前了而已。

而不久之后,随着以侬率领族下山后大肆劫掠所获甚丰,眼红的僮人也迅速加入了这场狂欢,顿时将太平府搅了个乌烟瘴气。

而镇安府那边的事可就有点不好办了,坐拥数千兵马的巨寇“常天王”对颜昭的话是嗤之以鼻。

“老子想抢就抢,想啥时候抢就啥时候抢。”

“轮得到你这个臭儒指手画脚?”

常天王一声冷笑,手下的十二金刚顿时涌上来将颜昭一行人里里外外的围了起来。

“不要轻举妄动...”

颜昭示意周围的侍卫不要跟这些地头蛇发生冲突,随后他抖了抖袖子,径直推开人群走到了常天王面前。

“在下不才,却也通晓一些谋略之道。”

“如今明军正在与我保乡军焦着,镇安.太平二府的官军已经被抽之一空。”

“而如果我保乡军战败,那么明军下一步便会围剿大王。”

“此可谓唇亡齿寒。”

“况且明军战胜后士气大涨,大王虽然神勇,麾下也皆是能兵强将,但在官军的围剿下也定然损失惨重。”

“个中厉害,还望大王深思。”

颜昭不卑不亢,一席话说的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常天王原本脸上还挂着不屑的冷笑,随后表情逐渐变得阴沉下来。

他死死的盯着颜昭看了半晌后,同时大脑也在飞速的运转,分析着对方话语中的漏洞。

明军的举动常天王是清楚的,他们这些大寇如果消息不灵通早就被灭了。

此次集结三府官军他原本还有些疑惑,什么样的贼寇能让明军这么重视,经过颜昭一说,好似拨云见雾。

如果是为了将三府之地的贼寇全部荡清的话,那一切都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