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罗阿牛的军营生活(1 / 2)

将这群红毛夷鬼轰走之后,大将军徐晋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没了张屠夫,就得吃带毛猪?

既然他们不愿意卖,干脆找红夷人的死对头“佛郎机”人试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整个东亚区域都比较缺乏优质的燧石矿源呢,这玩意大多分散在欧洲那边。

凭借穿越前所掌握的那点化学知识,保乡军若是不计成本和时间的话,倒也有可能制造出少批量的“雷汞”。

此物乃是“火帽”击发的前置科技,比燧发枪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但如今,徐晋最缺的便是时间。

所以这个想法,只能等日后打下更大的地盘,招揽来更多的人才再实验了。

没有一套相应的化工体系,大规模制造火帽是痴人说梦。

而在这个时代,甚至还不曾出现“化学”这个概念。

裴山县东北部,保乡军的军营中。

不远处那几口大锅中飘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不过即便如此,士兵们还是在老老实实的排队。

保乡军军法严苛,极其强调“纪律”二字。

每日的操练自不必多说,光是“内务”方面就让不少新兵吃尽了苦头。

叠成“豆包”状的被褥,一度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

每日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军营中便会响起大鼓的声音。

听到这声之后,所有士兵和将领必须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完成“穿衣”.“洗漱”.“收拾被褥”等内务,并且抄起吃饭的家伙去校场列队。

若是有人一不小心扣错一枚扣子,都不少了一番责罚。

至于迟到,那就更不允许了,很有可能被当场“开除”。

大部分士兵包括将领都对这严苛的条例深痛厌绝,但没办法,这便是大将军一再强调的“纪律”。

而纪律,也是古典军队与近现代军队的最大区别。

徐晋是很开明的,如果哪个士兵或者将领接受不了,随时可以走人,他保证不会为难。

但长久以来,除了那寥寥数人外,大伙也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到了如今俨然养成了习惯。

不客气的说,仅从仪容仪表这块来看,他们不知强了明军多少。

当然了,人都是很现实的,尤其是老百姓。

大家之所以铁了心要留在保乡军中,自然心里都有着各自的盘算。

普通的将领及低级军官们,自然想多立点功升官发财,而士兵们之所以愿意忍受这严苛的军法,也并不是什么被所谓的“王霸之气”折服。

无它,实在是这里的待遇太好了。

好到让他们再也不想回到乡下当佃户了。

掷弹兵罗阿牛站的端端正正,冲打饭的伙夫呲牙一笑后递上手中的木制饭盒。

早上的操练下来,他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每天最幸福的事情,便是随其他同袍一起排队打饭。

在这里,罗阿牛头一次吃到了精米制作的“米饭”,那香甜的滋味让他恨不得立马从家里将二牛和瞎眼老娘接过来。

可惜军营有军营的规矩。

以往在乡下当佃户的时候,他何时吃过这种“珍馐”,罗阿牛的记忆中只有各种杂豆和野菜混成的稀粥。

能有一把糙米下锅已经是值得全家人高兴的日子了。

碰上年景不好的时候,断粮几月乃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大伙只有挖野菜啃树皮,不被饿死就谢天谢地了,

那个时候,罗阿牛从来不敢想日子竟然可以这么过,自己也能吃上只有李老爷才能吃的“干饭”。

至于肉类,那是比白米更加珍贵的东西。

罗阿牛只有在好多年的冬天前伙同其他佃户给李老爷家修房子的时候,才被赏下一块骨头。

尽管上面已经没有什么肉,但他还是视若珍宝般的将其捂在怀里,带回家与二牛和瞎眼老娘一块品尝。

他想,如果老爹也活着就好了,这样一家人都能尝尝肉的滋味了...

负责给士兵们打饭的伙夫面无表情,对罗阿牛的示好无动于衷,只是机械性给给他的餐盘中扣上一勺米饭。

然后又从旁边的大桶中捞出一勺土豆和南瓜混成的菜羹浇在米饭上头,里面还有一些黄豆和蔬菜。

至此,这饭菜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乡间小地主的水平,甚至连小地主也不敢顿顿吃白米饭。

但罗阿牛知道还没有完。

果然,那伙夫又熟练的抄起筷子,从一旁盖盖的大盆中夹起两块颤巍巍的肥肉片子...

罗阿牛咽了咽口水,双眼死死盯着肉片,一颗心不禁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禁在心中祈求这伙夫夹筷子的手稳一些,不要将这珍贵的肉掉在地上。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