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明军营兵(1 / 2)

这倒不是他这个思明府守备故意推脱。

本来嘛,林从之的手下有三千左右的兵力,这其中包括辅兵两千余,战兵八百。

辅兵的作用是开战之前打头阵,消耗对方箭矢储备以及摸清敌军虚实。

俗称为“炮灰”。

不过即便是炮灰,倒也比破落军户组成的乌合之众好一些。

最起码人家毕竟属于“营兵”系统的一员,战斗力自然要高不少。

而那八百战兵,才是林从之这个守备将军真正压箱底的宝贝。

是他的心头肉。

要是一战报销个成十上百,林从之比死了爹娘还难受。

当然了,作为堂堂守备,大明的正四品武官。

他还有一支亲兵,大约在数十人左右。

再多,林从之就养不起了。

要知道这些亲兵可都是正儿八经的骑兵,胯下的战马和身上的甲胄皆昂贵无比。

养这数十号骑兵,已经几乎把他的家底掏空了。

言归正传,林从之无奈向杨同知表示,自己虽有数千兵马,但眼下能调动的却寥寥无几。

否则容易出岔子啊。

这思明府周边大大小小的贼匪多如牛毛,人数少的几十,多的成百上千。

他这个守备的压力很大啊。

杨思远面无表情的听完这席话,随后把二郎腿一翘,不紧不慢的喝起了茶。

本官叫你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提出问题的!

个中干系,他堂堂同知岂能不懂?

轮得到你这粗坯多嘴。

“林守备啊...”

“此事是巡抚大人交代下来的,梁巡抚可是极为重视的。”

说罢,杨同知微微一笑,便不再言语。

林从之心中一叹,犹豫片刻后只得无奈道:

“遵命!”

回到大营,林从之立刻将几个亲信叫了过来。

吩咐哨官李忠平领战兵两百.辅兵八百,总数为一千人的大军去那裴山县剿贼。

另外,他还拉出了十五名亲兵,供那其驱使。

“忠平啊,此役还需速战速决!”

“一应粮草与民夫,自会有沿途的官吏送上。”

林从之语重心长的说完后,将一沓文书递给对方。

......

秃子岭上。

经过徐晋近日的一番折腾,“保乡军”又组建起了一个“炮营”。

总编制在七十人左右,另配有相应的骡马牲畜供其驱使。

除了四十多名炮兵之外,剩下的三十多人则充当杂役。

“炮营”中,目前拥有三斤炮十门,短身小炮三门,其中一门便是得自那卢府。

至于剩下的火炮,比如那三门六斤炮由于机动性比较差,已经安放在寨墙上作为炮台使用。

而之前屡立奇功的“碗口炮”,由于射程有限,只适合做防守武器。

因此也被临时安置到了寨墙上。

有了程安国和李征作为“保乡军”的炮营顾问,炮兵们已经可以慢吞吞的操炮了。

虽然还没有准头可言,但最起码是可以打响了。

另外,徐晋还交给了“匠部”两个重要的任务。

一个是想办法把“土制手榴弹”的威力再提升提升,另一个则是看有没有可能造出“弹簧”这种玩意。

徐晋之前虽然琢磨出了“手榴弹”这个玩意,但那会条件不足。

只能用将火药填充至陶罐中,再配上铁棘碎石之物,点燃引线后看准时机扔向敌群中。

这种武器虽然在打那些军户时露了个脸,但大家却对其效果不是很满意。

因为缺陷实在是太明显了,抛开威力不谈。

陶罐这东西,是非常之脆,如果时间没掌握好扔在地上就直接碎了,里面的火药自然也就不会爆炸,根本没有杀伤力可言。

在阵战之时能掌握好引线燃烧速度的,无疑不是心理素质极其出众的家伙。

换句话说,这玩意根本不适合普通士兵使用。

惊慌之下估计连自己都炸了。

因此,徐晋命令匠部研究用铸铁做壳的“手榴弹”,如此一来不但威力更大,使用起来也更为的安全。

这个在技术上没什么难度,用黏土或者沙子做个模具,浇灌铁水进去即可。

反正这玩意对那层铁壳的质量要求不高,若质量太好的话,以黑火药的威力很难炸开。

没过几天,“副总工”李老铁匠便做出了一个样品。

此物的外壳上有许多的纵横交叉的预留槽,虽然看上去十分廉价粗糙,但爆炸之后便会溅出无数的破片来杀伤敌人。

其内部可以填充一斤的火药,加上这个薄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