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肖晓军改(1 / 2)

“给郡王请安,小的我乃是蓬莱千户刘龙。”刘龙恭顺的向饶余郡王请了个安。

别看刘龙平常在士兵面前耀武扬威的,可是见到比他高级的官员,那也是情商很高的。

即使是敌对势力,刘龙也能做到溜须拍马,面不改色。

坊间都称刘龙乃是官场上的小泥鳅,这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听说刘千户是刘文远先生的侄儿。怎么这次来我军营,是来探亲的?”

其实阿巴泰已经知道刘龙的来意,因为刘文远已经事先跟阿巴泰说明刘龙的来意了。

不过场面上的话还是要讲一讲的。

毕竟自己是一军统帅,如果敌军来示好,立马就笑脸相迎的话,那显得很没有威严。

“王爷误会了,我乃是奉我们登州总兵孔大人的命。特意给将军让一条路来的!”

刘龙谄媚的说道,好像给敌人让路他很光荣一样。

“咦,此话怎讲?”阿巴泰高兴的问道,因为这样他就免得大动干戈了。

毕竟他治下的每个正蓝旗士兵都是宝贝,如果自己兵打没了,那自己在满八旗军的地位就削弱了。

要是你正好跟清廷皇帝关系不好,那么皇上都可以趁机收回你统治牛录的数量。

这样你统领的兵会越来越少,出去抢的战利品也会越来越少。

最后导致你治下的旗民也越来越少。

就这么恶性循环的下去,直到销旗合并给别的大旗。

不过还好,阿巴泰跟皇帝关系不错,而且这正蓝旗的大旗主还是皇上的长子豪格。

所以在此旗下的满人那是最受优待的。

虽然如此,这个当大伯的阿巴泰也是很爱惜侄儿的旗兵,能不打仗死人,就尽量不死人。

“我们知道,此时王爷大军南下主要目的是去登州招远县!所以这是王爷跟招远肖小有过节,我们其他府县可是跟王爷井水不犯河水的”

刘龙胸有成竹的述说道。

因为他料定这阿巴泰也会同意这个双赢的建议,毕竟兵不血刃才是战争的上策。

最后经过汉奸刘文远的撮合,刘龙的协商。

这阿巴泰最终是同意登州总兵孔学仁的建议。

双方隔海而治,互不侵犯。

清军陆军全部上岸,但不劫掠沿途乡县,而是直奔招远。

而明军也不能沿途袭击清军,并且清军水师必须停留在长山岛,等待清军八旗兵凯旋归来。

清军水师停留期间,可以跟附近大明商船做买卖,以此来维护补给。

好家伙,这还是在打仗吗?

清军陆军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大明境内行军,水师可以毫无顾虑的停靠在大明的岛屿并能跟当地商人交易物资。

肖晓在听到夜不收(类似于现在的侦察兵)传来的这些情报后,愤怒的拍着桌子。

他倒不是生气整个登州军事集团抛弃了他和招远县。

也不是生气没人帮他。

他主要生气是,竟然没有一个有骨气的大明军人,敢站出来阻止清军。

如果大明完了,这帮人估计都会成为大清的带路党和急先锋。

也许,到时打起自己人来,他们比清军还狠。

虽然肖晓此时是个千户官,明面上讲,他正规军是1200人,外加上乡勇的话,到顶也就3000人左右。

这也是刘文远报给清军主帅阿巴泰的情报。

因为这肖晓太鸡贼了,他真实的军力连大明朝廷都不知道。

以前大明各地军官,那都是多报士兵来吃空饷。

所以朝廷只会认为肖晓手下兵会少于上报的人数。

可是这肖晓却反其道而行之。

他是少报,瞒报。

招远境内的军事信息都是最高保密级别的,所以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招远到底有多少兵。

就是本县百姓都以为招远只有几千士兵而已。

可真实的肖晓,此时手下有正规军一万人左右,其中有一百多人是骑兵。

而乡勇预备役则有2万人,再加上各个乡的民兵,这肖晓总共能拉出5万人来打仗了。

没错了,就是总兵见到此时的肖晓,那都得叫一声大哥了!

阿巴泰有多少人马了?

他正蓝旗步兵有19000人,骑兵有1000人。外加上协助的汉八旗的正黄旗1万人步兵和壮勇2万。

这阿巴泰带的全部陆军正好也有5万多人。

不过阿巴泰还有5000人的水师在海上待命着。

所以阿巴泰理论上讲有五万五千人马。

肖晓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军队,他直接进行了内部的军事改革。

并以现代的军官名字,来命名他指挥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