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海商沈洋(1 / 2)

海将邓昌把登州附近的海疆打畅通了后,那自然就会海商兴起。

这登州最出名的海商名叫沈洋。

沈洋乃是登州府的治所蓬莱人氏。

啥是治所?

治所是古代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也是一个地方的经济中心。

就如同现在的省会或者市中心一样。

本来登州府经济和行政中心是在蓬莱。

可是后来肖晓大搞建设之后,这登州府的经济中心已经变成了招远县了。

现在只要是个有点商业头脑的人,那都会把生意做到招远来,或者就在招远建立自己生意的总行。

沈洋本来是蓬莱,一个从事海洋贸易,名叫广发商铺的伙计。

由于他能言会道,善于察言观色,很快沈洋就由普通伙计成为了商铺的大伙计。

本来这样可以顺风顺水,最后出师也挺好。

那时商铺伙计未来的出路:

一般是资质普通的,就做成老伙计。

优秀的就是变成大伙计。

再优秀点的,就变成商铺的掌柜。

记住,这里的掌柜可不是老板的意思啊!

就如同现在公司的经理人一样,那只是个高级打工人而已。

这从大伙计变成三掌柜,再变成二掌柜,最后做到大掌柜。

这没个几十年资历那是根本做不到这个级别的。

当然,如果伙计觉得自己的东家不好,那也可以在伙计工作年限期满后,转投到其他商行去工作。

或者自己自立门户做点小生意。

沈洋本来是想打算在广发商铺做一辈子,最后混个大掌柜当就满足了。

可是他能力太过突出。

由于同时期商铺行的另一个伙计也很优秀,他们都有机会被老板提拔成为商铺的三掌柜。

这样一来,无形中两个人,就形成了竞争关系。

沈洋为人忠厚,他做事很本分,从不说别人的坏话。

可是那另一个伙计就心思比较狡诈。

他虽然工作能力也很突出,但是私德比较差。

在知道沈洋跟他有升迁的竞争关系后,那是背后的风凉话与坏话不断的诋毁出来。

沈洋本来是无所谓的,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歪。

他人的嘴由他人说,自己做好自己就行。

这坏伙计发现用语言诋毁沈洋已经不奏效时,于是就开始变本加厉,打算直接对他的工作搞破坏。

总之,就是要把沈洋挤走,好让自己顺利高升。

有一次,沈洋替老板去日本做贸易生意时。

本是打算把大明的生丝、茶叶和瓷器运往日本销售。

再从日本运回铜矿、漆器、折扇和倭刀。

这坏伙计偷偷叫人搞破坏。

把沈洋准备好的生丝里放入漆胶,茶叶里面放入石块,瓷器打烂几块。

然后再原封不动的包装好。

这些事情本就是偷偷做的,导致沈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些坏了的东西运往日本商行卖了。

这日本商行以前长期跟沈洋的广发商行贸易,所以也没仔细检查就查收了。

结果等沈洋都回到了大明时,那边商行才快信过来,说商品质量有问题。

这次贸易,让广发商行的老板名誉出了问题,所以一气之下扣了沈洋两年的工钱,然后把他赶出了广发商行。

沈洋虽然人被赶出来了,可是这做生意的本事还在身上呀!

所以他就决定自己单干了。

但由于本钱小。

所以他只能是挂靠在其他大商行的名下。

租借他们商船里的仓库,来从大明小批量进口茶叶、瓷器来去倒卖到日本。

然后再从日本运铜矿回来赚差价。

这日本是个资源匮乏型的国家。

主要销售给大明的东西有倭刀、折扇、屏风、漆器还有铜矿。

这倭刀、折扇、屏风和漆器已经被大明的商人给做烂了,其实利润已经很少了。

所以沈洋决定冒险做铜矿的生意来赚点钱。

日本铜矿有啥好的?

首先是大明缺铜。

第二是日本的铜矿含银量较高。

而日本当时还没有从铜矿里面提取白银的技术。

所以沈洋若从日本购买铜回来,再找工匠把白银提取出来,那其实是利润还是很高的。

毕竟银比铜值钱!

可没想到,以前的那个坏伙计秦嵩知道沈洋想东山再起时,那肚子里的坏水又涌起来了。

他一面叫大明这边相熟的钱庄以低息的价格,放贷给沈洋来做生意。

由于利息低,那沈洋一次借贷了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