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黄雀在后(1 / 2)

秦惜婉轻轻敲了敲桌子,带着看好戏的打算,“儿子要抢老子的位置,倒反天罡,真有意思,以后这盛都怕是热闹了。”

“等着看好戏就行,还不需要我们动手。”陈月初仍旧在部署。

太子和梁帝要是真斗起来,还给了他们发育的时间,说起来还要谢谢他们。

陈月年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陈月初,倒是想起来一个挺重要的人,“太子那边不急,三皇子最近有什么动作。”

太师有太子,梁帝再不管事、昏庸,也不可能傻傻地让太师牵着鼻子走,他们冒犯的是他作为一个帝王的威严。

三皇子便是梁帝用来抗衡太子的人。

三皇子的生母身份低微,好在长得漂亮有过一次侍寝的机会。

只是宫里最不缺的就是美人,侍寝过一次后便被梁帝抛在脑后,梁帝准头好,这一次听她便怀上了。

可惜生下三皇子之后不久她就抑郁而终,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三皇子。

宫里向来只听新人笑,根本没人在意还有个三皇子。

因为没有人保护,三皇子在皇宫被欺负了数十年,算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小可怜。

曾经的宠妃淑贵妃无所出,就把主意打到三皇子身上,把三皇子过继到自己膝下,三皇子也争气,功课门门第二,样样仅次于太子,不张扬,也不落后。

他是一点都不敢比太子厉害,生怕超过太子之后被太子盯上引来祸端。

太子母妃是皇后,他的母妃只是个贵妃,还是个人老珠黄的前宠妃。

两者之间的差距大,三皇子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营造出一副遗世独立、不争不抢的人设,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梁帝倒是很少见到三皇子,一是三皇子不住在后宫,二是三皇子好学,经常学习到深夜,一般这个时候梁帝早就在温柔乡里了。

梁帝之所以会相上三皇子,还是他微服私访时,看到三皇子在安抚流民,不因皇子的身份而恃势凌人,不大摆阵仗。

流民长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蓬头垢面,身上常带有脏污和疾病,但三皇子不嫌弃,深入他们之中,有一份仁善的心,非常难得。

这个时候梁帝恍然大悟,原来他还有个这么有才能的儿子,查过之后才发现他一点不比太子差。

就这样,三皇子慢慢得到梁帝的重任,崭露头角,经常能压太子一头。

三皇子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得了便宜也不卖乖,特别安分守己,太子想抓他的把柄都抓不到。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

未必。

陈月年一提,陈月初才想起来还有这个么人,“三皇子,你还真别说,近期风头正大着呢。上个月江南水患,陛下派他过去送赈灾银,这件事他办的漂亮,又是亲力亲为整修堤坝,又是建造防护所,又是施粥,又是慰问体恤宅民。

虽说没有面面俱到,但能想到的都做了,现在风光无限,评价好着呢。不日之日便要返京了,约莫中秋前能赶回来,今年中秋夜宴上,多半又是要出风头了。”

陈月年将手上的纸对折,还给陈月初,“那就将这个消息传给三皇子,我估摸着他应该很想知道,至于怎么做,他自有定夺。”

陈月初挑了挑眉,在桌子上敲了两下,“咱这位三皇子可是出了名的与兄弟和睦,这种检举他大哥的事他可做不出来,况且三皇子今天敢把这事儿捅到陛下那里去,明天就能听到他死在返城路上的消息,你觉得他会干得不偿失的事吗。”

三皇子忧国忧民,一心为百姓谋幸福,为陛下分忧,这可不代表他敢公然挑衅太子。

他先前做的事可都是陛下指派,做不好陛下要怪罪,做不好太子就能拿来做文章,他有逼不得已做好的理由,太子恨他,但不敢拿三皇子怎么样,否则会引起众怒。

这也是为什么三皇子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原因,自有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只是这一举报太子,就是三皇子沉不住气,多年来的努力功亏一篑,全部付诸东流。

太子倒台,他就是下一个被对付的。

秦惜婉意有所指:“我们能借刀杀人,你觉得三皇子不会吗。”

陈月初慢吞吞地拿出来一个信物:“三皇子会不会趁机绊倒我不知道,但是刀,我已经给三皇子擦亮,递过去了,他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他就安排好了,等对方搜集好证据,一纸状告上金銮殿。

如果等告诉陈月年后再行动,还是太拖效率了。

“你这是借了谁的刀?”

陈月年和秦惜婉眼里都闪过迷茫,他们多年不在盛都,仍对盛都的事了如指掌,只是这小小一个信物,他们还真认不出来是出自谁身上的。

顶多能认出来是个女人,信物是个香囊,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灵鸢花。

寻常女子都喜欢灵鸢花,经常会绣在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