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055(二更)(2 / 3)

见其成的。

乔琰已经用跟他谈英雄酒价码时候的表现,证明了她的目光从来不只是局限于乐平一县之地,甚至看到了西河郡的南匈奴危机,也用楮皮衣一事证明了她还有厘清关系、洞察人心的本事,那么她对张懿的评判也就自然具有参考价值。

何况,张懿不曾跟乔琰打过交道。这也意味着他有很大的可能会忽略掉这一双盯住自己的眼睛。

负责将乔琰送到此地入住的王氏仆从朝着她躬身行了行礼后,安静地退了下去。

乔琰旋即往院中一瞥,便见靠近外侧大道的院墙方向,正有一座二层小楼。

她上得楼去,推开侧边的木窗,外头的景象便映入了她的眼中。

这正是晋阳城内连通南北的那条路。

她目之所及的街道上,客商与旅人,以及晋阳城中本地的居民,因往来于城中各处之间多要经过此处,显得要比城中其他街巷都要显得繁华些。从这些来往行人的面貌上,乔琰不难窥探出他们大致的身份。

三月的晋阳又稍稍从先前的寒冬凛冽里缓过来了一口气,更显这些过往之人的脸上多了几分生机。

三月……

身在乐平匆匆忙碌的氛围之中她还未曾意识到,现在却突然反应过来——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到如今,居然已经过了一年了。

一年之前她还身在兖州的流民过境之地,几乎要于食不果腹的状态下饿死,一年之后她却已为坐拥一县食邑的县侯,也可因世家堂上客的身份,在这晋阳城中闲见人流往来。

这无疑是一种让她不免觉得时日恍然的对比。

但这种相隔一年的场景对比所造成的恍惚,也只不过维持了一瞬而已,快到了一直留意着她举动的徐福和戏志才都不曾发觉她的神色有异,只见她收回了对外看去的目光后说道:“此前我们收到消息的时候,张懿刚入太行山屏障,自临汾到晋阳的时间,应当要比我们的速度慢一些。”

“张懿入城,必定从南面而来,要抵太原太守府邸,自该经过此地,等上个一二日便是了。”

乔琰朝着徐福伸了伸手,他便将包裹中的书册递到了她的手里。

的确是书册而不是竹简。

冬日的数月之间,在继续生产楮皮衣经由唐氏之手销售往并州各地之外,乐平在楮皮纸上的进展也颇为喜人。

有蔡伦改良造纸术的根基在,又有楮树皮这个被乔琰选定的主材料,要研制出可书写使用的楮皮纸,而非是先前的纤维厚实堆叠成衣物的状态,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虽然如今在纸张的平滑程度上还稍有不足,但起码拿出去已经不是那种一旦取薄便是易于损毁的状态了,也足以供给乔琰使用。

若非是因为楮树的树皮此前都要先紧着救命之物,以制作防寒衣物为重,绝不至于只有这点数量。

“君侯来考察张懿的情况,竟还随身带着账册?”戏志才见这眼熟的书册愣了愣。

“谁同先生说这是我那几本账册的?”乔琰摇头失笑,“我如今坐在这临街楼阁之上,赏玩闹市春景之余,也该当享受几分闲暇,带的也自然是闲书。先生可莫要将我当做是个此事都不忘庶务的,那是仲德先生会做的事。”

戏志才在乔琰的对面坐了下来,见她并未拒绝,他也顺手拿起了其中一本,打开便见其中是蔡琰的笔迹。

“这是?”

乔琰回道:“伯喈先生藏书广博,此前因仓促前来洛阳奔丧,并未带在身边,他并无长留乐平之意,也自然未将那些书典从泰山羊氏着人送来,但昭姬有过目不忘之能,将其中数十卷默背了下来,正好这楮皮纸书写便捷,装订成册后一卷书籍所占至多也不过两本而已,不若以此种方式温书,也丰富一番乐平的书典库存。”

“……”

要不是乔琰自己年岁就小,戏志才简直很想吐槽,她这举动在压榨孩童劳动力上,未免也过于离谱了。

但他转念一想,这种等人的时候有书看就不错了,哪来的这么多心理包袱。

他说道:“也好,有此书籍打发时间,想来这等候刺史大驾不止难熬。”

不过令乔琰都没想到的是,还未曾等来这并州刺史莅临,在临近黄昏的时候倒是有另一道声音因嗓门不小传入了她的耳中,也因那耳熟的人名,让乔琰翻动书页动作微微一顿,当即打起了精神。

那人喊道:“张辽,你等等我!”

张辽?

乔琰状似无意地从手中的书册上挪开了目光,朝着正铺了一层落日之色的晋阳街头望去,正见两个少年一前一后行来。

走在前头的那个要年纪更轻些,乃是跟赵云和徐福一般的十五六岁的年纪。

而走在后头的那个倒是看起来已有二十,或许叫青年要更加合适些,只是因为他眉眼间颇有几分飞扬跳脱的神色,看起来仍有些少年气。

张辽的回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