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尚书嫁女(1 / 2)

秦瞻走在后山的小路上,记忆中杨爷爷就葬在离山脚往上几百米的位置,而他家离山脚也就二百来米。

刚爬山没几步秦瞻就感觉到了气喘,想了想杨爷爷后面已经把丑奴的身体养得比较健康了,大概是前两天发烧病还没完全好吧。

继续爬了没一会儿就看见前面一个孤零零的土堆,没有碑。

秦瞻走到土堆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杨爷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成为丑奴,但是以后我会替代丑奴好好活下去。而且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谁又能说得准后世是不是我的一场梦。还有你的丑奴有名字了,他叫秦瞻以后叫杨瞻。”

说完这句话,杨瞻觉得身体轻松了很多,好像有一道灵魂正在远去。

后面杨瞻又跟杨爷爷说了很多,比如他的瞻儿过得很幸福,国家的强大给了他安定的生活,虽然父母非常忙碌,但是也有爷爷陪他长大。

前世的杨瞻爷爷是老革命,同时也是八极拳传人,父亲从小到大被言传身教,长大以后投身祖国的军戎之中,后来经人介绍娶了医学世家的母亲。

杨瞻的爷爷在他大三的时候已经去世,杨瞻还有一个弟弟刚初三毕业,所以他希望他弟弟能照顾好父母……

杨瞻回到家中去厨房了看了看,还有几十斤糙米,其他什么都没有。又出小院去后面菜园看了看,有一小团葱,一大团萝卜。

回到卧室拿出钱罐,拿了一个银锭加几颗银稞子跟十来个铜板,其他放了回去,来到后院推出独轮车,想了想去装了一部分炭用篷布盖着绑好,然后锁好房门推着独轮车向外面走去。

杨瞻推着独轮车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考虑以后该怎么办,这是什么朝代,皇帝是哪一位,如果是历史上的朝代那就好了,毕竟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霸,他不认为在知道历史的情况下还无法在这世道好好的活下去。

还有就是记忆中丑奴不识字,而且以前一直为了活着奔波,根本没了解这些,只知道村子叫靠山村,离村子十里外就是这国家都城,都城叫长安。

杨瞻想着唐朝的都城就叫长安,还想着如果是唐朝就好了,看这现在这好像也不是乱世,百姓还算安稳,如果是唐朝那肯定是在安史之乱前面。

还有一般都城周围的土地都被达官贵族占完了,但是由于靠山村没多少土地,而且零零散散的还是山地,种不出多少粮食,所以达官贵人都看不上这里的地,但是如果是皇朝中后期这里的地怕也得被权贵侵占。

一边想着,一边也感觉这身体有点虚,这炭也就三十来斤,还推着独轮车,这才走了大半路程,虽然雪地不好走,但是推着也比较省力啊,居然感觉脚步软软的。

看见没多远路边有一个破庙,然后打算在破庙外歇息一会儿,这庙也不算破,但是因为没人打扫的缘故,主要是没什么香火,所以没什么人气

没多久杨瞻就继续上路,一边唠唠叨叨的吐槽,在杨瞻的碎碎念中,也熬到了长安城外。

杨瞻看着眼前雄伟的城池犹如一个古老的巨人,屹立在广阔的土地上,散发的悠久的历史气息,每一块石砖都流露出庄重与威严。

城门有兵丁把守,路过百姓三三两两依次进城,因为这是下雪天,所以排队的人不算多。

杨瞻没空多想,想着以后有的是机会看,现在最主要的是赶紧填一填肚子。因为闭上眼就感觉不远处他的爷爷跟杨爷爷还有丑奴来接他了

走到城门口什么都没发生就安稳进了城,害得杨瞻准备的铜板都没用武之地,杨瞻还以为入城会交税呢?还特意带上了铜板,结果居然用不着。

看见路边有许许多多的小摊贩在叫卖着,杨瞻看见前面的包子铺就像是看见的久别重逢的亲奶奶,推着独轮车就跑了过去说道:“老板包子多少钱一个”

老板:“三文一个,客官你要几个,我家的包子绝对分量足,一个顶别家两个。”

杨瞻一看这包子真的挺大,跟后世的包子根本没法比,一个顶后世的一笼

“老板来三个”

说着拿出九文钱递给老板,接过包子就走到旁边吃了起来,三个包子下肚,杨瞻就感觉整个人活了过来。

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不是身体虚,而是是饿的,前两天丑奴发热根本没吃多少东西,早上就吃了几个窝窝头,他一个成年人根本就顶不住。

吃完就推着独轮车往东市的崇德坊走去,因为记忆中丑奴就是在那边卖炭,因为那边权贵多,而且他家的炭也不错,所以一般价格比其他地方的要高一点。

不走不知道,走了才知道长安有多大,等杨瞻快到崇德坊的时候也快到正午了,快到崇德坊就听见前面特别热闹,道路两旁还有百姓围观,走近一点才发现这是有人迎亲呢!

看见迎亲队伍走了过来,杨瞻赶紧把独轮车往旁边挪,这可千万把人家道路挡了,先不说本来就不好,更别说这一看这就是权贵,杨瞻不认为现在的他如果被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