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南中孟氏的命运(1 / 3)

第149章南中孟氏的命运

“明公莫不是想要用天地日月等神物慑服叟夷,只是天地、日月,毅倒是能理解,叟夷是认这些的,只是绘画蚩尤是何故?”涉世已深的景毅眼珠子打了个转,就大概猜出了刘璋的想法,只是他还有些疑问,不明白叟夷怎么和蚩尤扯上了关系,他根据他的所学所知问道。

“蚩尤,少皞氏之末,九黎之君名也,是三苗的先祖,《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言: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三苗的居所在荆南、扬州一带,和南中叟夷却是扯不上什么关系。”

刘璋正用筷子夹起一块鱼肉放入嘴中,顿感鱼肉的鲜美和料汁的酸甜在他的味蕾里绽放,听到景毅询问的他,将嘴中这汉代的烤鱼咽下,放下手里的筷子,回答了景毅的疑问。

“不然。”他先是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判语,而后详尽的回答道。

“三苗的居所不止在荆南、扬州,自长沙、沅辰到夜郎之境,往往都有三苗的遗种。《韩非子》中有记载:三苗之君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岷江一带就有三苗的踪迹,因而,绘画蚩尤生叟夷,并无什么不恰当的地方。”

这是这段时间来刘璋勤学的结果,为了将叟夷纳入到华夏的体系中,找到相关的论据,他翻了好一阵子书,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张裔、吕凯二人在帮他查找。

“明公博学,毅不如也,不过夷人有可能是蚩尤的后裔,但南中的叟人,是昔日古蜀国灭亡后,跟随着蜀王开明氏迁徙到南中的,蜀叟同音,叟人即蜀人也,叟人和蚩尤并没有什么关系。”通读儒家典籍的景毅,对韩非子一书不甚了了,听到刘璋的回答,他打算回去借一册韩非子翻一翻,同时颇有些研学精神的这个小老头,继续和刘璋辩论了起来。

面对景毅所说蜀叟一体的话,刘璋点头表示了认可:“蜀叟的确是一类人,只是一个留在蜀郡,一个迁到了南中,分居日久,风俗有些不一样,若是将叟人当做蚩尤的后裔,是有些不妥,不过叟人和夷人相处日久,难保没有掺上蚩尤的血脉,一起称为蚩尤之后,图个方便。”

“此外正如景卿所言,蚩尤是少皞氏之末,他的后人算得上我华夏的后嗣,只是这些人迁居到南中莽荒之地,年岁日久,沾染了夷狄的习气,如今当用夏变夷,让他们认祖归宗,明了他们自家的先祖是谁,不使他们浑浑噩噩,堕落为蛮夷。”

小老头景毅认真的点了点头,知晓了刘璋话中的深意,对刘璋用夏变夷的想法相当的认可,作为儒门子弟的他,向来把教化蛮夷当做一件极为光荣的事情,只是这一桩事不太好做。

“明公之心胸,毅甚是叹服,只是用夏变夷,非一日之功,况且叟夷大多各立淫祠,信奉乱七八糟的鬼神,若要他们改换门庭,供奉蚩尤,非是易事。”

景毅的担忧刘璋也考虑过,改变一个人的信仰的是极难的,特别是神神鬼鬼的这些信仰,人类世界因为信仰不合爆发的战争不知繁几,更有信仰同一个宗教,因为宗教内部某些不合导致分宗,而后同一个宗教内部爆发战争。

不过刘璋有的是耐心,也有足够的武力,以及足够的计谋,去让大部分叟夷们认祖归宗,安安分分做蚩尤的子孙,回归到华夏的体系中。

他应付了景毅一句:“景卿所言甚是,一时之间叟夷肯定是难以接受,不过事情可以慢慢做,如今当积跬步,以至千里也,早晚用夏变夷,使叟夷知晓他们是汉人的后嗣。”

言罢,两人开始尽情的享受宴会,刘璋更是下场和吴懿等人比起了投壶。

只是刘璋虽是继承了前身的身体,前身有一定的投壶技术,但投壶的技术需要的是眼到手到,前世没有投壶这类游戏经验的刘璋连输几场,不得已罚了数杯水酒。

‘要是有飞镖一类的游戏就好了。’灌下几杯酒的刘璋如是想到,他对飞镖甚是有些心得,连输几场后的他下了场,虽然这个时代酒精浓度不高,但为了保重身体,完成兴复汉室的伟业,他已是不能多饮了。

极尽欢愉的夜宴结束后,刘璋回到了居所里,回到居所后的他一个人盘腿坐在了床上,喝了点酒的他有些躁得慌,不过他有些洁癖,没有随便招来侍女服侍。

一个人的夜,他想起了贴身侍女采薇,转念又想起了未过门的小家碧玉黄婉,最后脑中满是绯念的他,竟是想起了别居的嫂嫂吴苋。

‘该死。’刘璋暗骂了一声,将玉貌雪肤、身姿曼妙的吴苋甩出脑海中,他没有想去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杀了弟弟李元吉后,纳了弟妹杨氏进入后宫。

不过李世民纳弟妹杨氏一事,唐书没有记载,只有宋代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孤证。更早的五代时所著《旧唐书》并没有记载,八成是欧阳修杜撰出来的,不过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娶小妈是的的确确的事情,另外唐玄宗纳了儿媳杨玉环,不得不说唐代皇室的风气有点乱。

甩了甩脑袋的刘璋,转变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