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第五章 “五殿下看上哪位了?”

翰林诗会是大周每次科举后例行举办的盛会,只有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排名前二十的举子才有资格参加,曲水流觞,以文会友。

所作诗文会被现场打分,择优编纂成册,流传天下。

这是大周每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最初诗会是在翰林院内举办,只有举子们对坐而谈。今上登基那年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改为在城中最热闹的酒楼举办,让普通百姓也能凑个热闹。

夏知迟不明白,这个活动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侍从小胡已经自顾自的说着主子都安排好了,保证五殿下不虚此行。

难道我哥想要让我体验一下这边的风俗民情吗?

这种活动夏知迟以前没见过,想想确实挺有意思的,他不做他想,暂时放弃采买新鲜玩意儿的打算,跟着小胡往前走。

近十年的翰林诗会都是在天香阁举办的。

正值仲春,繁花锦簇,酒楼门前来来往往全是看热闹的人。

有正值妙龄的少女,也有年逾半百的老翁,有往届早已入仕的举子,也有尚未参与科考的读书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

天香阁背后的主子是谁没人知道,他能拿到诗会的举办资格,背后势力可见一斑。

酒楼内的侍从们训练有素,见惯了大场面,是以不管来多少人,酒楼内都井然有序。

夏知迟年少,长得精致漂亮,穿衣打扮处处精细,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小公子。看到他过来,侍从便主动引着他往二楼包间去了。

酒楼一楼凑热闹的人们想看举子们的诗作需要通过楼内传讯人,而楼上包厢却是正对着后院内的曲水流觞。

这包厢也不是谁都能进的,需要凭借天香阁赠与的牡丹券入内。

夏知迟自然不懂这些,但他身后跟着的侍从“小胡”却早已准备好一切。

夏知迟在侍从的引导下进入名为竹影斋的包厢,房间内的熏香清浅,笔墨齐备,窗边的桌案上还有一盒薄如蝉翼的玉简。

“这是?”夏知迟拿起一片玉简疑惑地问道。

“看小公子的年纪想必是第一次来观看诗会。”侍从向夏知迟展示了玉简上的字样,“这上面标有一到二十的序号,正是举人老爷们科举成绩的排名,公子觉得哪位大人的诗作更好,便可留下对应的玉简,若是想购买任何人的墨宝,也可以此玉简为凭。”

夏知迟:“那要是有人跟我看上同一幅呢?”

“自然是先到先得,价高者得。”侍从示意夏知迟看窗边的竹篮,“只要公子命人将玉简放入其中,我们自会将字画奉上。”

这天香阁还挺会做生意的,夏知迟感觉很新鲜。

后院山石有致,竹影交错,十分符合读书人喜欢的风雅气韵。

诗会此时已然开始,二十位刚中举的读书人齐聚一堂,一个个高谈阔论,意气风发。

辩论起来那声音感觉都能穿透墙院传到外边儿大街上了。

难怪天香楼外也围了那么多凑热闹的人。

进楼内需要花钱,在外面可不用。

夏知迟好奇的这看看那看看,竖起耳朵仔细去听他们的话题。

离他最近的一位青衣男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年纪,他正跟对面一个身穿华服的年轻人争辩着什么。

他对面的华服年轻人一副不屑的表情,丝毫不把青衣男子放在眼里。

“仁心难得,但仁并不代表无底线的退让。”华服年轻人听起来语气生硬,咄咄逼人,“若如李兄这般说法,边关战事有何意义,失地又何必收复?”

“你这是在诡辩!”布衣男子有些愤怒,看起来呼吸都不畅了。

……

夏知迟正听得津津有味,包厢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门外。

霍霄。

霍将军抬眼打量着夏知迟,夏知迟也打量着他、

不是,这是什么情况?夏知迟愣住了,霍霄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侍从小胡朝着夏知迟挤挤眼睛,转身朝霍霄行了一礼。

“霍将军好,原来这包间另一位主人是您啊!天香阁的牡丹券一券难求,太子殿下本想再帮五殿下找一间单独的包厢的,可实在是找不到,这才动了跟人共用包厢的念头,您看这——”

夏知迟目瞪口呆,这小胡不是他哥的人吗?莫非他哥是想借机让自己从霍霄那儿探听些什么?

“是吗?”霍肖淡淡一笑,“我倒是不知道天香阁这牡丹券还有半张半张卖的说法。”

“那自然是没有的,是阁主给了太子殿下一个面子。”小胡解释道,“正巧这包厢的主人迟迟不来,阁主以为对方临时有事不来了,所以才把我们引到了这里,谁也没想到主人竟然是霍将军您。”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