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黄平的动静(1 / 2)

从去年听到岁在甲子的歌之后,黄平准备了一年。

这一年,他把所有能记得的小初高教材全部默写了出来,还写了部分机械原理。

写出这几十万字的黄平,手抽筋都抽了十天,不过随着太行根据地内文盲率降低到5的报告递到他面前。

他又满血复活了,特别是高达50人的高中水平考试合格数量,再加上300人的初中合格数,让太行根据地实现了飞一般的发展。

光和六年下半年,各种基础产业在太行山里冒了出来,山里的整体生产力水平离第一次工业革命只差临门一脚。

不过这一脚因为黄平乱搞,而踢歪了。

在二月初,写书之前,矿场那里通知挖到了大量的磁铁矿,听到这个消息黄平乐坏了。

有磁铁矿,那我用水车和变速齿轮不是可以发电了?

那磁铁矿确实是大量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用弹簧秤称完,共有六百来斤。

这点河水是不能转动磁铁的,黄平融了几万钱,费了好大劲做了个全铜线圈,安装在专用水车上。

在周围搞上警戒之后,黄平拿来石墨棒接在铜线上,蹲在干木架子上用干杆把线合上。

滋滋滋……

不止黄平,周围看热闹的人差点被黄平团灭,全都被石墨棒的亮光刺得双目短暂失明。

还好黄平的杆还在开关旁边,强光刺激下一下就挑开了开关。

“糟糕!磁铁用多了,线缠多了!”

这是黄平的第一想法,然后听到周围人的鬼哭狼嚎,黄平赶紧解释这是电,不是什么太阳下来了。

好说歹说,人们终于镇定下来。

黄平摇摇头,发电是可以了,没有测量工具就算了,目前还只能用裸线,太不安全了。

黄平深深意识到了,一个工业体系想发展起来是有多么困难,于是赶忙开始了自己的写书大业。

经过了五六个月的发展,黄平亲眼看着太行山的工业发展,癫了!

在小学初中课程扫盲以后,大批学生闲着没事就去研究黄平扔在那的发电机,然后去矿山找磁铁玩。

五铢钱更是被融得差不多了,根据地被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发电机搞得发生了货币危机。

黄平只能提前开始了纸币印制,好在研究院除了不务正业的时候,还挺务正业的。

他们的新油墨革新了好几代,做防伪标记暂时没问题了。

特种纸张的问题,也在黄平提出要求没几天就完成了。

于是,赶在黄巾起义前,太行山根据地因为缺铜直接开始发行纸币,党内只得抽人组成了统计局。

让他们统计货币流通情况,好在一直以来的报纸上政务公开可信度高。

根据地的百姓看着自己手里的铜线,表示了理解,欢欢喜喜的用起了纸币,继续玩电去了。

黄平本来想禁止的,后来想想算了,不实践,谁来总结发展,光靠自己记得的那三瓜俩枣?

他甚至发布通知,让所有人有什么发现都可以上报研究院,经实验验证属实地发现,全都可以以个人名义登报让别人瞻仰。

这更加点燃了人们的研究激情,各种电力发现,电力设备在短短三月内层出不穷,报纸都写不赢,洪令金干脆申请创办了研究专报。

太行山人们饭后都不说家长里短了,坐下来就炫耀自己的电力设备怎么怎么样,自己登报发布了几个发现。

电学研究虽然稳步推进,但是始终受到了基础动力的限制。

现在的太行山夜间也亮了起来,一闪一闪的,基本上都是小电压发电机,弱电照明是被群众玩明白了。

要不怎么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呢,他们甚至发现了半导体。

这种发展之所以被黄平认为是癫了,就是因为这点,能源不会因为电压升高变多。

现在太行山的电对生产力的提升仅仅是它的快捷,方便带来的影响。

基础能源的利用没有太大进步,煤炭还是在炼焦炭,炼铁,炼钢,其他工业用途并没有开发出来。

鉴于这种发展畸形,黄平再次发报,呼吁大家把研究方向向实用,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上来。

然后自己去了研究院,开始帮助研究怎么利用炼焦的副产物。

一开始用浇筑铜管的方法,试着浇筑了些铁管,只能说可以用,但是气泡、空洞问题比铜管严重得多。

不过歹初步收集到气体了,甲烷和一氧化碳目前没法封装。

黄平只能引出去点了烧氨水,把蒸出来的氨气和烧火的二氧化碳引到高压锅里,制尿素。

产量低是低了点,试过还真有肥田作用。

这大半年来产了十几吨钢铁,给已经200人的军队全配上了60斤的精钢装备,剩下的给太行山里的农具都给翻新了一遍,还有不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