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秋收(1 / 2)

鸡泥村村委会第一次组织的村民大会,在七月二十顺利召开。

在这次会议上,张铁牛代表常务委员会,宣布了村委会成员的名单。

其中张铁牛任职村委书记官,王进任村长,赵四就职会计。

并且,把村集体的财产独立出来, 由会计赵四负责记录收入、支出和核算。

村委书记官张铁牛负责,全村的统筹发展,以及对外工作交接。

村长王进作为村委书记官的副手,帮忙处理所有村中的事务。

公布了村委会的任命之后,张铁牛还详细规划了以后鸡泥村的发展计划,总结起来就是鸡泥村发展三步走。

第一步,丈量村中所有已耕种土地面积,所有需要交的赋税。按每亩耕地的单位预算产量,平均摊配到每一亩土地上,实行包产到户。每一户在去除掉要上交的赋税之后,剩余产粮归自己所有。

第二步,秋收过后,每家每户一个成年劳动力。组建临时生产队,按黄平对沼泽地的开发计划,对沼泽地进行垛田改造。

改造后的耕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全村按户平分,所分土地使用权可以在村委会公证下进行转让。

第三步,陆续解放生产力,逐步把13岁以下的孩子送到黄平的学校读书。

最后,张铁牛把和黄平的养鸭交易详细地阐述给清楚,自己相当于代表村村集体把地租给黄平养鸭,自己提供资金,以后村集体会在黄平那里收到一份地租。

和村集体签订了三方协议,村集体每个月在黄平那里收取1000钱的租金,张铁牛和黄平签订了另外一份投资分成计划。

大会结束之后,张铁牛把他小心翼翼收藏的纸张都拿了出来,请黄平把村民代表名单,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以及村委会名单。

都规范的誊写在一张纸上,让木匠做了一个木架子裱起来。

又制作了村委会的工资清单,以及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工作补贴标准,附上了细则及解释,同样裱起来。

大地一片金黄,秋收农忙的日子渐渐到来,鸡泥村一片繁忙景象,逃荒到鸡泥村的难民在这个偏僻角落竟然获得了一个小丰收。

不过好景不长,就在村民们抢收开始第三天,乡佐带着一行收税人员就来到了鸡泥村。

张铁牛带着王进接待了他们,这几年,由于灵帝卖官鬻爵,官员越来越多,买官的上任之后怕自己的岗位哪天被别人买了,自己莫名就下岗了,于是利用职务之便敛财的数不胜数。

各级税官收税也不再依照税法收税,而是想方设法,罗列名目多收,不仅可以突出自己工作能力很强,而且自己也能从中多捞一点。

这次乡佐带着自己的收税班子来到鸡泥村,是听说今年鸡泥村来了很多难民,还开垦了不少土地。

在大汉,税赋徭役都是按人口和土地收的,这人口就是钱啊,所以趁秋收季节,他直接带人来鸡泥村收税赋了。

看到鸡泥村的繁忙景象,乡佐知道这一趟不白来,甚至赚大了。

一个成年人算800钱,孩子300钱,土地十税一,林林总总加起来不得30万钱?

所以乡佐看到张铁牛二人,脸上也带着老菊花般的微笑。

乡佐:“恭喜,恭喜,村长大才,竟如此灾年,喜获丰收,是为大功一件,本官当上奏为您请功。”

张铁牛赶忙换上官腔:“当不得上官如此夸赞,此乃小民本分,今日试收秋粮,正待通禀上官。”

“上官这边请!”张铁牛弯腰虚引,又对王进打眼色道:“来人,上茶!”

王进转身离去,张铁牛领着乡佐往村头树下刚搭的凉棚走去,介绍道:“大人,请到凉棚稍事歇歇,此地视野良好,便于大人统计工作。”

乡佐闻言,直呼“好,好!”心道,这村长上道,不遮遮掩掩的,这次应该能捞不少,到时候可以多漏点给他。

满意地看了下张铁牛,乡佐道:“村长可得闲?为本官讲解鸡,鸡泥村的发展情况,传言你们今年可是大肆发展,收获颇丰啊。”

张铁牛赔笑道:“都是村民努力,他人谬赞,大肆发展谈不上,确是小有收获,我村现有丁口220口,老壮共有133口,孩童87。”

张铁牛也不敢隐瞒,虽然现在收税的是乱收,挨家挨户搜人这个传统却没落下,甚至还变本加厉。

“共有上田50亩,中田200亩,下田300亩,大人,您看我们需要交多少赋税?”张铁牛把土地改改数据,介绍完之后问道。

那乡佐听了张铁牛介绍的人口情况,和自己知道的并无出入,对后面的田地并不甚在意,收税他们自有一套方法。

人口税算好之后,加一倍就是总税了,这些小民绝对吃不到他们的便宜。

无师自通地坐在凳子上,敲敲木桌,乡佐懒洋洋地道:“今年征收标准是算赋300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