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黄平的第一课(1 / 2)

……:“老师好,我叫洪令金,今年五岁,现在是鸡泥村小村民。我的回答是,水是天上下的雨雪,是河里的水,是开水上的汽。”

黄平说道:“这位同学说得对,平时肯定认真地观察生活了,张三老师,奖励他一个草蚱蜢。”

幸好昨天提前说了教孩子,下午想好教什么之后,黄平无聊就用芦苇叶学编草蚱蜢。还真编了几个有点丑兮兮的放屋里桌上,张三昨晚今早都晕乎乎的也没看到。

张三只能无辜地看着黄平,黄平小声说道,“屋里桌上。”

接着黄平大声道:“请张三老师去请奖品。”

张三立马拔腿回去,不一会儿拿来几个歪歪扭扭的草蚱蜢。

黄平忍着尴尬拿出其中一个,道:“老师也有不会的,这个虽然丑,但也是老师亲手做的,希望你别嫌弃。”

说着,把手里的蚱蜢递给洪令金,洪令金高兴地接过,估计等不了多久这个手艺就得被他学去,因为黄平看他接过就在翻来翻去准备拆了。

不管他,黄平继续道:“学习不是只读不做,只想不做。刚才老师的做法中,就有我对孔老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与实践,也是对‘不耻下问’这句话的践行。”

“同学们要谨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猜想的时候,就要想方法去做,去实践,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准确。”

拍了拍手,黄平接着道:“接下来我们接着讲水,我们都知道鸡泽里有很多水,我们从中舀一瓢是水;

从瓢里喝一口,这个水又变少了,但它还是水;

我们用手指沾一滴滴到桌子上,它还是水;

再用麻线分割成两滴,它也还是水;

那么水是一直是水吗,或者把它分到多细它就不是水了呢?”

说到这里,黄平也有点儿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讲了,不过黄平想了想,后面的让他们自己想吧,因为暂时没条件观看。

看着他们一脸沉迷的样子,黄平趁机休息一下,等孩子们开始讨论的时候,黄平接着讲道:

“刚才这位洪令金同学说开水冒的汽也是水,那么,我们问下这位同学,得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这位洪令金同学,能说一下你的猜想过程吗?”

洪令金:“老师,我就是因为看着水开了之后,冒出水汽了,锅里的水就开始减少了,才这样想的。”

黄平说道:“这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就很好嘛,圣人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一切,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天地自然与社会人心在基本法则上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的基本法则就是老子圣人说的‘道’。”

“这位同学刚才说的雨雪,水蒸气都是水,我们都说‘水无常形’就是指水有各种变化形态,那么水在什么条件下变成什么形态呢?

刚才这位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水在被被烧开的时候变成了水蒸汽,那么你们留意过没烧开的水吗?它会不会变成水蒸气?夏天和冬天又有什么不同吗?”

黄平停下来,留给他们思考时间,过了两分钟,黄平问道:“有哪位同学留意过吗?”

现场又沉默了几息,木匠犹豫地举起右手:“老师,我见过,夏天烧水的水汽出釜就看不到了,冬天热水没开也会有水汽,有时候冷水上都有。这是为什么?”

黄平点点头:“木匠伯伯说这些现象我们平时都见过,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冬天烧水和夏天烧水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有同学试过用手触摸过烧水冒出的白色水汽没有,那白色水汽消失的时候比才出来的时候冷。

冬天冷水温水都会冒气说明自然中的水时刻都在从水里跑出来,我们把看到的一般水叫做液态水,时刻都在跑出液态水的叫气态水,把雪和冰叫固态水。

通过平时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液态水温度比空气高的时候就会快速跑掉成为气态水;

但它的温度比空中温度高,所以它又受冷,在空中形成小水珠被我们看到,这就是烧开水散出的那种水汽,它又成液态了,然后等它温度降下来,因为太小,它又散成看不见的气态水了;

那么雪和冰呢,我们发现冷到一定程度,水就会结冰,热到这个程度冰又会化成水,那么我们把这个寒冷程度叫冰点,我们发现在这个冷热条件下冰水是混合的,互相转化的。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冰雪变成水的时候把周围的热都吸走了,水变成冰雪的时候又把那些热还出来了。

所以我们归纳出,液态水放热会变成固态水也就是冰雪,液态水吸热会变成气态水也就是水蒸气。

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一下看到过气态水直接变成固态水和固态水直接变成气态水的现象吗?

木匠师傅举手,他现在也不尴尬了,还抱着那孩子,一脸学到了的认真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