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做客张家(1 / 2)

跟着丫丫小姑娘来到张铁牛家,小丫丫风风火火地就往里面冲,当自己家一样。

一边跑还一边喊,“阿牛叔,阿牛叔,你抓的小野人,我给你带回来了!”

张铁牛干活也回来了,跟他一起出来的还有一个中年妇人。

丫丫看到妇人,直接冲上去吊在妇人手上,喊着“阿牛婶,我帮阿牛叔把这两个野人抓来了,丫丫可厉害啦!”

阿牛叔婶无奈地摸了摸丫丫头上的小角角,说道:“嗯,丫丫厉害,丫丫是最厉害的!”

然后把丫丫拉到面前,教训道,“不过这两个哥哥可不是野人,他们啊,只是遭灾的勇敢小英雄。”

丫丫想了一下问道:“城里那个蜀地来的婶子说的灾舅子,就是他们吗?”

旁边的黄平这下急了,直接打断了这小魔女的施法,“我们就是小野人,不是受灾来的,更不是灾舅子!”

张铁牛夫妇也是差点儿没笑出来,被丫丫的推理给整破防了。

张铁牛赶紧插话,“两位小哥别跟小丫头一般计较,这小丫头城里城外无法无天地到处跑,野惯了。”

黄平即使刚才听到小丫头说“城里”的时候有了心理准备,此时也不免心里吃惊,小小年纪城里城外乱跑,怕是身份不简单。

还有这个张铁牛,在这城外安家落户,以及刚才在村外的表现,估计是个村长没跑了。

黄平虽然心里吃惊,表面还是装作无知的样子问道:“铁牛阿叔,我叫黄平,他是张三,我们两兄弟是从内黄县的黄村逃难来的,听说巨鹿郡,有仙人弟子仁慈,救济灾民,所以一路就往这里来了。”

张铁牛看他装作平静的样子,又想起一开始相遇的时候。

当时张铁牛就觉得这两小孩不一般,能独自穿林过野来到这里,还面对持械的数十人的冲击淡定自若,绝非常人。

张铁牛不知道的是,当时两人光顾着见到人兴奋了,根本没多想。

加上连续两天半的急行,头脑都还不清醒,根本没想到村民们是要打他们两个野人。

事后回想,黄平也是汗流浃背,当时要是遇见的不是张铁牛,可能真得被当野人打一遍,抓起来。

双方一番与空气斗智斗勇,都觉得对方深不可测,有大才。

虽然对这个大才的理解都有点儿偏差,但是也算歪打正着,都有点东西。

张铁牛把黄平两人迎进屋子,进门前,黄平看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东西,就在张铁牛家门口的菜园子里。

只不过被冷落在一个角落,而且此时已经花谢果落,估计是张铁牛为了格调,从哪里淘来栽在园子旁好看的。

一串串的果荚有绿色脆嫩的,深绿色成熟的,暗黄色已经干了的,这就是豇豆,也是后来北方人夏天谈之色变的食物,豆橛子。

豇豆也不是原产于华夏的食物,而是原产自印度和缅甸,在汉朝才传入中原,具体时间不可考,黄平猜测是跟着佛教一起来的。

华夏在佛教传入之前,没有宗教成长的土壤,在佛教传入之后,统治阶级看到了宗教对自身统治地位的威胁。

张道陵祖师结合部分道家思想和一部分佛教运营方式创立的天师道,在本土优势的作用下迅速成长,道佛教义之争从此开始。

想远了,黄平止住思绪,问道:“铁牛叔,你这个豆子怎么老了,都开始掉了还不吃啊?”

张铁牛停下脚步,顺着黄平的视线看到了自己种的豇豆,回道:“你说这个豆角啊?这是大贤良师在一个寺庙里赢来的,那群佛教的人说这个味太冲,是荤食,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吃。”

“上次大贤良师赢回来后,发觉它有一定药用效果,就种了一些,我这颗种子还是花大代价从县令那里求来的呢!”

“……”黄平无语,你说就说,咋还炫耀上了。黄平哪知道,听到他问怎么不吃的时候,张铁牛就下定决心要忽悠他加入太平教了。

“谁让他小小年纪认识这么多东西,不忽悠他忽悠谁?”张铁牛自顾自安慰自己。

正当此时,黄平又问道:“铁牛叔,你说说为啥不吃?”

张铁牛:“因为他是药啊,苦的。不饿急了,谁吃啊。”

黄平无语了,和尚不爱吃是就说它味冲,荤腥,张角弄来研究个药用价值之后就不管了。

你张铁牛一个黄巾大喽啰,你不应该先吃饱吗,你玩什么格调?啊?求个豇豆来种门边就是为了看。

黄平也不怕冒犯了,直接上手把青的嫩一点的摘了一把下来,问张铁牛,“铁牛叔,你家庖厨呢?”

张铁牛知道这小子急了,要露一手,也不阻拦,带着他们一群人来到厨房,黄平来到厨房,整个人就麻了,想露一手的心差点儿死掉。

厨房除了一釜,一勺,一菜刀,一砧板和一罐粗盐,再无其他做菜相关的。

没法秀炒菜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