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岁,我的前半生,不可逆(1 / 1)

轻轻地翻开那张已经泛黄的信纸,仿佛能够感受到时光的沉淀。目光缓缓扫过信纸上的字迹,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无尽的回忆。思绪渐渐飘远,回到了那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夏天。

“忘掉一个人,究竟是先忘掉他的长相,还是先忘掉他的声音呢?”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内心深处被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思考片刻后,我默默地按下了手机的关机键,将手中的杯子微微抬起,轻抿了一口咖啡。那苦涩与醇厚交织的味道,瞬间弥漫在口腔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春的记忆似乎永远与操场上的塑胶跑道以及校园庭院中的绿树林荫紧密相连。那些曾经在草稿纸上反复划过的公式,见证了我们年少时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而那一道道整洁的墨痕,则映衬出打球少年们的狂傲不羁和朝气蓬勃。

然而,我的青春宛如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自我救赎之旅,竭尽全力想要抹去家庭赐予我那无尽的痛楚。往昔岁月所遗留的伤疤仿若鬼魅般萦绕心头,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我生存之艰难。正是这般饱经沧桑的历程铸就了今时今日之我。

或许,某些人会断言,家庭的厄运能锤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使人勇往直前地迎接生活中的重重考验。然而,唯有与我有着相似境遇之人方能体悟到,这种源自童年时期的重创所带来的仅仅只是煎熬、无助、惶恐与自卑感罢了。

我叫江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已是我在这世上度过的第二十个春秋。我诞生于一个平凡无奇的家庭之中,如果与那些甫一降生便遭遗弃或身患残疾的孩童相较而言,那么我着实算得上无比幸运;然而若是同那些家境和谐、亲子间相互体谅关爱的人家相提并论,则又显得捉襟见肘、相形见绌,生活亦颇为清苦,于此看来,我似乎又是不幸的那一类人。

我的前半生,充满了曲折与坎坷,如果要回忆起来,那就得从三岁那年离开丽江讲起。

那时的我年纪尚小,对世界的认知宛如一张白纸般纯净无瑕。老师们曾告诉过我们这个世界无比美好,父母则是天底下最爱我们的人。然而,当时年幼无知的我并不知晓,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世界亦存在着残酷无情的一面,而父亲同样可能变得喜怒无常、难以捉摸。

那时的我,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无限好奇与憧憬。最终,在我苦苦哀求之下,父亲带着我和母亲一同踏上了北漂之旅。“新鲜感”这三个看似普通的字眼,却如同一把无形的巨手,猛然将我推向未知的深渊。时光仿佛在倒流一般,四季轮回倒转,年少懵懂的心境再度回归到那青涩纯真的岁月之中。

至于是否曾经有过后悔之情,如今的我已无法确切回答。但倘若时光能够倒流,让我重新做出选择,或许我会更愿意留在外婆外公身旁,享受那份宁静与温暖。毕竟,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变数,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深远。

在北漂的岁月里,父母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次数多得难以计数。有时,我会无比羡羡那些家庭和谐美满的孩子们。尽管这些孩子的物质条件或许并不理想,但他们所拥有的温暖家庭却是我梦寐以求的。与之相反,我对高中校园的学习生活并无太多反感,反倒有些庆幸能有这样一段时光,可以暂时抛开家中纷繁复杂的琐事困扰,独自沉浸于书本之中。尽管那时的学业压力沉重,心情时常浮躁不安,但只要不必操心家里的事,我便已感到心满意足。

这么多年来,我始终致力于自我疗愈,试图将父亲视为仅存血缘联系的陌生人。然而,他却不时前来扰乱我平静的生活,这令我烦不胜烦。我多么渴望能够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真正实现内心的痊愈啊!

“想要忘却一个人,到底应该先忘记他的容貌,还是他的声音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许久,却始终找不到答案。或许,应该先是外貌吧……毕竟那是最直观、最容易被铭记的特征。可无论如何,要想从心底抹去有关某人的一切记忆,又谈何容易呢?

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不偏不倚地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隐约可见一些已经干涸的水渍,仿佛在诉说着昨夜的故事。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浮尘,它们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静静地悬浮着,勾勒出少年清晰的轮廓。

少年微微侧头,目光恰好与房间上的时钟相对。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温暖而又神秘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令人感到无比舒适;又似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却始终无法触及。这一刻,时间似乎都停止了流动,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人。

我呆呆地望着时钟,心中暗自思忖:或许去了大学就能摆脱那些家庭琐事带来的烦恼和困扰吧?那里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可以尽情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再受任何束缚……想到这里,我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出发,大学,我心里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