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既来之则安之(1 / 2)

另一边,海边的营地也已经搭建完毕。

张飞是个急性子,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催促张明尽快用兵。

“军师啊,不是打辽东嘛,在这孤岛呆着作甚?”

听着张飞的抱怨,张明也不生气,毕竟他了解张飞。

别看张飞莽撞,其实心细如发,只是为人耿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罢了。

张明微微挑起嘴角,耐心解释道:“打辽东,自然是咱们的目标,不过在此之前,既来之则安之,这三韩之地,同样意义非凡。”

“更不要说,孙权的人出现在这里,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亲自来到三韩,我怀疑……”

他眼中泛起一丝精光,仿佛计划已经在心中成型。

张飞闻言不由得一愣,他习惯了直来直去,圆滑的策略并不是他的长项。

此刻看着张明那自信满满的模样,心中虽然疑惑不已,却也不忍再催促,只得不情不愿地嘟囔:“那也总不能光让子龙和子义打先锋吧?俺的长矛,再不用就真生锈了。”

“还有俺的破虏军,军师你这等着可让兄弟们心急呀。”

张明笑了笑,搞了半天,这张飞只是想打仗罢了。

于是想了想,张明对张飞道:“张将军放心,接下来的计划,会让你大显身手的。”

“难道你不好奇,孙权的妻子为何来这里吗?”

张飞想了想,说道:“不好奇呀,之前那俘虏不说了嘛,这个什么卑弥呼,之前就是扶桑的女王,文治武功样样在行。”

“那孙权既然在扶桑称王,那么开疆拓土的事儿,自然也得找个镇得住场子的人。”

“既要扶桑本土士兵听话,又要让江东精锐听命,除了他的妻子,还有谁适合呢?”

“要是换成俺,俺也得这么安排。”

张明忍不住点点头,张飞分析的,一点不差,还知道角色代入。

不过张明的分析,还不止于此,因为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一件历史上极其容易被忽视的事情。

历史上。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也就是历史上公孙度去世,公孙康继位的那一年,公孙康做了几件大事。。

他先是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荒地划分为带方郡,派公孙模、张敞征讨当地原有的马韩、濊貊等势力。

之后又征讨了夫余和高句丽,并派公孙模领兵振兴扶桑邪马台国。

邪马台国是谁的国家,不正是卑弥呼的国家吗?

也就是说,历史上最先和扶桑有所联系的,其实是辽东公孙家。

之后卑弥呼派出使者依附曹魏,多半也是辽东公孙家在其中牵线搭桥,这才促成了此事。

因此,张明推断。

现在的公孙康,多半已经和扶桑有所联系了,那么孙权让卑弥呼攻打三韩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肯定是为了帮助公孙康,作为公孙康的外援,来和公孙恭对抗的。

如此一来,就更不能让孙权得逞了,毕竟张明是打算坐收渔翁之利的。

有孙权帮助的话,公孙恭肯定不是公孙康对手的呀,所以张明打算,先在三韩击溃卑弥呼,然后逼孙权亲自来和他和谈。

刚好多年未见,对自己这位二哥,张明还是甚是想念呢。

见张明嘴角微扬,张飞下意识打了个寒蝉。

他清楚,每当自家军师这么笑的时候,就是在算计别人的时候。

就在两人交谈间,远处几名斥候骑马如飞地赶来,拍马上前禀报。

“军师,前方战报。”

看着喜气洋洋的斥候,张明眉头一挑,看样子前方战事顺利,于是他对张飞道:“翼德,看样子用不了多久,就有你用武之地了。”

张飞闻言,顿时精神一振,大手一挥,“那感情好,军师你听战报,俺回去准备去了!”

看着张飞匆匆离去的背影,张明也是不禁莞尔。

接过战报,果然都是喜讯。

先是赵云一路,直接摸到了对方前方大营,并且由于朱然领军回援,大营内只剩些老弱病残,因此兵不血刃,就攻克了敌军大营。

另一个则是太史慈遭遇朱然,双方交手,最终太史慈生擒朱然,并俘虏了全部敌军的消息。

现在,赵云正守在前方大营,而太史慈,则准备原地休整一夜后,第二天白天将俘虏押送回来。

看着已经完全漆黑的夜,张明自然没有异议。

翌日。

当阳光再度降临,快到中午的时候,太史慈带着朱然以及一众俘虏回到了大营。

再次见到张明,朱然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他从来没有想过,此生还能再见张明,更没有想过,还有和张明交手的机会。

关键是,这一次,他又输了。

就和当初在江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