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惜华(1 / 1)

绿姬 佳酒慰风尘 815 字 1个月前

话说回“天可汗”,在列国中算不得后宫嫔妃众多的帝皇,除却体弱多病的中宫,倒也没有特别受宠的嫔妃。中宫冷清,见绿姬甚是欣喜,便留她侍奉身前。绿姬非大虞人,依着她的身份,这样做过于轻率了。自皇帝封绿姬为县主后,阖宫上下有适婚子嗣的嫔妃难免心生疑虑,纷纷揣测帝王心意,但因着中宫娘娘的缘故,绿姬的日子倒也糊里糊涂地好过。

中宫娘娘是个“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柔弱美人——腮凝新荔,削肩细腰,是皇帝潜邸时期的侧妃。潜邸时的正妃原是现如今中宫娘娘的亲妹,先帝崩逝前一年春天不幸因难产去世,临终托付刚出世的孩子给姐姐,央求她好好看顾这可怜的孩子长大,当时身为侧妃的中宫娘娘声泪俱下,哀痛到不能自己,竟跪地对天发誓:“黄天在上,厚土在下。举头三尺有神灵,今我李张氏立下重誓——当如亲母尽心尽力照料小皇子,如若不然,愿受五雷轰顶之刑……”那位苦命的正妃挣扎着起身,想去拉住床边的姐姐。到底因为生产虚弱,只伸着没血色的细腕,呜咽着发出几声悲痛的短音,乌眸含泪,直勾勾地盯着家姐的方向,竟就是这么去了。

此事过后,宫中曾流言四起。一时间宫中四下人心惶惶,说是那可怜的皇子妃去的蹊跷——太医署的孕期诊脉明明一直一切安泰,临了又怎会险些一尸两命?无奈将刚出生的小皇子托付给其他人,独独让一个失去亲母的可怜孩子困于深宫……

中宫娘娘这边还未从失去亲妹的伤痛中解脱出来,又饱受无源头的流言侵扰。一时间痛苦不堪,少不得忧思过重,以至于大病一场。谣言汹涌,真凶难追,最后只在风口上草草打杀了几个碎嘴的下人,罚了几位妃妾的俸禄,随后便不了了之了。宫人唯恐祸临己身,白遭此劫,也便再无人胆敢提及这件辛秘。又恰逢先帝因病大赦天下,许多适龄的女官和条件符合的太监外放归乡,新采选的宫女太监难晓前事,以至于落得如今鲜为人知的地步。更何况宫中从不缺新鲜话题,隔三差五总有新鲜事物发生并广为流传,以供宫人闲时消遣。这样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自然早就深掩层楼叠檐之下。难得有人肯了解这些始末原委,以至结局常常留得苦主们暗自神伤、劳心累体,只能求得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淡忘伤痛。

后来,先帝崩逝,新皇继位,潜邸的侧妃娘娘也自然成为了现如今的中宫娘娘。群臣虽不满张氏体弱,难孕亲子。但因新皇的坚持和膝下已有健康的皇子,也便不再多说什么。只得让步进言广开采选、多纳妃嫔。屡次上谏正值盛年的皇帝多多为大虞开枝散叶。后来历经两次大选充盈后宫,又屡有婴孩平安降生,群臣方熄了劝谏皇帝另立皇后的决心。又因李张氏贤名在外,皇后之位才得以稳固。

中宫娘娘姓张,小字惜华。在皇帝继位后便依着祖宗规矩入主立政殿。因心有惦念嘱托的缘故,不求椒房独宠,但求好生照料年幼的皇子。加之体弱,倒也乐得在后宫中深居简出。新皇登基后自是日日勤勉朝政。自登基初两次大选后,鲜少再操此干戈。其余宫妃更是乖觉,各自偏安一隅,少有不睦的事情发生。如此一来,后宫倒难得和平,也不似前朝般风谲云诡。

绿姬抵达大虞时,“天可汗”已有十子五女。先前说到的那皇子是皇帝的长子,年长绿姬数十岁。性情最是温和,待人如沐春风,在民间声望很高,隐隐有圣人神仙之名。皇帝念其母家曾贡献颇多,又在民间颇有清名,想等这位皇子加冠礼后再下旨册立储君,但苦于朝中无援。恰逢右丞隐有攀附之心,便于当年中秋家宴玉成此事,束发之后娶得当朝右丞相家嫡次女为正妃。如今这位皇子早已被册封太子,与太子妃过着相敬如宾的神仙日子,民间常传二人佳话,并以此创作折子戏,深得时下妇人小姐喜爱,二人言行举止也颇受百姓追捧。真是一对难能可贵的璧人!

这十子五女里唯徐淑仪所出的皇次女长乐公主与明妃所出的皇三子端王李文训二人与绿姬年岁相近。三人虽偶有误会摩擦,但一来二去也便成了至交好友,相伴于青春灿烂时,倒真是应了那句所谓的不打不相识!

三人常相伴于明宫水榭楼阁之中,最是风流不假。前尘旧梦难抵世事消磨,人道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后历经尘世磨难,三人再难同游,惟余生者午夜梦回时对月叹惋,空虚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