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出去走走吧(1 / 2)

“苏木是菩萨,他的慈悲心肠,全都用在了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身上,他尽心尽力。

苏木是判官,他的狠辣无情,全都用来惩罚那些违背规则的人,他斩草除根。

他两极分化的人格和做事手法,让我非常的不适应,让我从心底感到恐惧,这也是我与他相处次数不多的原因。

对于社会上的沉疴顽疾,有个人冷漠,有的人熟视无睹,有的人奔走呼告,有的人乐见其成,而苏木对于这些问题,总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渠道,通过创作文学和影视作品,去引起社会上的关注,虽然困难重重,可他从不放弃,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苏木的离去,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因为我从他的身上,看到的都是希望而不是绝望。

那一刻,我陷入了茫然当中,我不知道自己的坚持还有什么样的意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想明白,苏木把他一个人想要完成的所有的事情,分担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摘自罗欣自传体小说【余生回忆录】

罗欣二次冲上热搜,只霸占了榜首三天的时间,就被其他热门事件给取代了,又过了天之后,罗欣事件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茶余饭后的话题,总是千奇百怪的改变着。

在此期间,苏木之前与琳达、雷豹等人做好的计划重新修正,关注抑郁症患者的话题被摆上了桌面,苏木开始认真考虑琳达之前的提议,那就是请罗欣做一次专访,然后向社会公布自己的帮助计划。

苏木在琳达的陪同下,两次与罗欣会面长谈,起初罗欣是不答应苏木的请求的,可是后来在看到两个人诚意,看到两个人为了帮助天下抑郁症患者的决心之后,罗欣最终还是答应了两个人的请求,做一次专访,去面对自己的过去。

为了能做好这一次的专访,苏木和琳达两个人做了很多准备,广顺茶楼的评书直播终止了,改成视频录播,苏木与一个大型视频网站签订了一个协议,他的每一个视频,将在网站的专栏里播放。

而琳达也搜素了大量的资料,结合国内和国外关于抑郁症的说法,总结了很多东西,用来唤醒人们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

直播专访定在了晚上十点开始,对于这个时间段,罗欣和琳达等人很不理解,而苏木的解释是,这样可以避免不相干人的干扰,能够让直播顺利进行。

直播开始的前三天,苏木在自己工作室的社交平台上,公布了这一件事情,专访的标题定为------关注抑郁,拯救自我。

直播在郊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进行,这个地方,是苏木托师父刘成瑞租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清净。

十点整,准备许久的直播专访准时开始了,让苏木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整个直播间有十万人在观看,这个数字让雷豹很是忧心,他担心直播过程中出现网络崩溃。

为了防止弹幕霸屏,评论区和弹幕被关闭了,苏木只是在直播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评论开放,来回答观看者的问题。

直播间里,做为特邀嘉宾的罗欣很自然的与所有人见了面,在苏木介绍了琳达的身份后,专访就开始了,按照苏木的提问和要求,罗欣很坦然的讲述了自己的心理路程,讲述了自己那一段黑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随后,苏木打开评论区,罗欣选择性的回答了十几个观众提出的问题之后,镜头便转向了旁边的心理专家琳达,而琳达则结合自己手上的数据和资料,对抑郁症做出了自己的阐述。

她认为,抑郁症不属于精神疾病,因为精神病有很明显的人格分裂特征,而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很普通,普通到人们普遍那是一种性格上的情绪表达,比如说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等等。

她认为,抑郁症属于心理病,是心理上的精神障碍,是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家庭等方面压力剧增的情况下,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一种产物,而想要治疗抑郁症,不能长期的服用药物,因为人的身体会产生免疫力,过多的服用药物,在破坏其他身体机能的同时,还会增加抑郁症爆发的机率,只有在药物的配合下,以精神治疗为主,才能彻底的治疗,让患者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她认为,世人对抑郁症的最大误区,不是思想上、心里面的想不开,而是得了抑郁症的人就会自杀,得了抑郁症的人就跟疯子一样,做出一些让人害怕的事情来。

这样的误区,往往让世人在得知身边的亲人朋友患上抑郁症之后,做出一些不合理的劝导,甚至是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法来帮助患者,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患者病情加重,在人们理所当然的目光中走上绝路。

她认为,患者不应该讳疾忌医,不应该盲目的在网上查找资料,而是找到真正的专业学者,给自己的病情做出一个定论,找出自己得病的诱因,从而在根本上将病源给铲除掉。

而做为患者身边的知情者,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