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人生第一步(1 / 2)

“苏木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他在说书这一方面很有自己的特点,能在轻松完成传统技能展示的同时,还能创新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在宣扬和传承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不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苏木如果能在小的时候就接触到评书这一行业,那么他的成就会非常大,会成为新一代的领军人物。”

--------摘自刘成瑞纪实小说【弟子苏木在川都】

喝茶摆龙门阵,那是川都人的一大生活特色,苏木来到川都之后,一边游走在大街小巷,欣赏着当地的名胜古迹,一边考察着合适的地段,寻找着心中理想的目标。

就这样,苏木在川都城晃荡了一个月的时间,总算是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在此期间,汪国盛飞过来一趟,与苏木敲定了他与中辉集团的合作协议,双方签下了合同,成立了苏木文化传播工作室。

这先期投资,中辉集团拿出了五百万,出了一些设备和人,用来帮助苏木进行直播和创作新书使用,用汪国盛的话说就是,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集团能在前期拿出钱作为运营成本,承担了所有人的工资和房租,已经是很不错了。

至于合同中影视开发的协议,只能在苏木的前期运作出现成效之后才会进行,而这个项目考察时间是三个月,对此苏木没有表示出异议,毕竟他现在还是一个初露头角的新人,谁也看不到他日后的发展景象。

在合同签下没几天,中辉集团派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男的叫宋阳,负责直播工作,女的叫关慧,负责苏木的新书创作。

见面的当天,苏木就与两个员工长谈了两个多小时,说了一些自己的要求和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每天的工作安排。

在正式开始直播之前,苏木与宋阳和关慧两个人进行了好几天的演练,发现了一些不曾注意到的小问题,双方经过沟通之后进行了整改,直到所有的合作方式三个人都满意了,苏木才正式开始直播。

广顺茶楼,是川都旧城当中众多茶楼茶馆中个一个,三层高的独幢小楼看上去非常的普通,茶楼的生意谈不上日进斗金,但是还是相当的红火,在整个旧城也是数得上号的。

广顺茶楼的消费水平不是很高,一般的工薪阶层都能消费的起,整个茶楼内不设茶座和包厢,用老板的话来说就是-----钱谁都有,只是多少的问题,而我交的是朋友,不是达官贵人。

说书是茶楼的一大特色,每一层都有一个说书场,整个广顺茶楼养了九个说书人,每一层是三个人,每一个人每天是下午两场,晚上一场,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时间段到茶楼听书。

茶楼老板刘成瑞,是一个六十来岁的小老头,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川都城内有名的说书人,只是这后来嗓子出了问题,动了手术后声音嘶哑不说,还不能长时间的说话,他就放弃了事业,跟着父亲一起经营这个祖传的茶楼。

刘成瑞对入住茶楼的说书艺人的要求有些特殊,那就是你可以说的烂一些,但是必须说新书。每人每天三场,只能说一场传统书目,而且还不能说之前说过的哪怕你说的再好都不行,至于剩下的两场,必须讲书场上没有的新书,如果办不到,那就卷铺盖走人。

这样一来,凡是到广顺茶楼来说书的艺人,面临的压力都非常大,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艺,来努力的在茶楼存活下来,这是因为刘成瑞给的酬劳非常的喜人。

苏木能加塞到茶楼说书,一个是原因是茶楼有一个艺人出了车祸,变成了一个植物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刘成瑞对苏木的想法很感兴趣,那就是自己写自己说,在花时间阅读了苏木的作品,简单的欣赏了一下苏木的演讲,刘成瑞就与苏木签定了一个简单的协议,从而让苏木迈出了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步。

后来苏木曾经问过刘成瑞,问他为什么会答应自己的要求,毕竟他在川都找了好多个地方,人家一听他的想法是直接拒绝,因为他说的是新书,没有名气不说,在说书的艺人当中还是一个白脖儿,连个学徒都算不上。

对此刘成瑞的解释是这样的,做为一个艺人,不能光守着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东西,还要创新顺应潮流,而创新是需要舞台的,我只是提供了一个让守艺人可以磨炼技能的平台。

在苏木正式入住广顺茶楼之后,身为老板的刘成瑞还特意的进行了宣传,无论是茶楼方面,还是自己的社交网络,刘成瑞都花了很大的力气来为苏木造势。

这每天的说书时间都有规定的,从中午的十二点半开始,每个人是半个小时,一轮过后休息十五分钟,再开始第二轮,晚上是从七点开始,每人半个小时。一年四季当中,除了晚上的时间随着季节做出改变之外,其他的时间雷打不动。

苏木做为一个新人,他排在最后,这开场的第一本书,苏木讲的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按照他与刘成瑞的协议,续讲前一个艺人还没有说完的【岳飞传】,这也是当初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