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许昌动作(1 / 2)

“给许昌的曹丞相写求援信,现在就写!”

“就说,我等皆愿成为其麾下之臣!”

蔡瑁眼中迸发出了精光。

张允闻言,面容一滞,旋即眼中也露出了亮光来。

在蔡瑁张允二人之前的想法里,曹操百万大军南下,根本就势不可挡。

当初刘表要挡,他们可没想着挡。

只想着什么时候,找个机会直接向曹丞相投诚了。

如今,刘备眼看着就要攻城,将他们二人拿下。

而荆州其他世家,皆是袖手旁观,等着他们落难。

这样的荆州,与其送给刘备,为何不送给曹丞相呢?

张允当即激动道:

“曹丞相有百万大军,荆州这块肥肉,就算白送给曹丞相,也决不能让刘备那大耳贼吃上一口!”

蔡瑁张允二人敲定主意后。

当即起笔,声色并茂的,给许昌寄去了一封求援兼投诚的信。

许昌,丞相府邸。

曹操本在和几个儿子考较政务。

偌大的北方,各地每日的民生总总,加起来都是一个无比繁杂的事项。

尤其是,曹丞相要聚集百万大军,各地粮草调拨皆是极为吃紧。

百万这个数字,已经近乎让北方大地有些伤筋动骨了。

曹操的教育方式,本就是如此。

极力发展宗族的势力,他起事之时,就借用了曹氏及姻亲的关系。

如今他做大了,膝下几个子嗣,也一个不差的全部严格培养。

当然,这些政务上的分担,主要都是落在了曹丕的肩膀上。

于曹植,更多的还是在于人文思想上额教化。

曹植在文道上的造诣,就连曹操自己都佩服万分。

但同样的,曹植那不假于物的孤傲,也是让曹操皱眉的地方。

至于幼子曹冲,于曹操来说就完全是惊喜了。

远超常人的思绪,正是上位者最重要的素质。

曹操在让几个子嗣接手一些政务的时候,也在暗中考较着他们。

看其中哪一位,最合适继承他的家底。

那剩下的子嗣,也不能平庸度过。

培养好了,也能成为他继承者的助力。

如今这时代,宗族的力量还是很重要的。

长存的那些世家大族,从没有哪一代是纯靠一个人撑着的,哪怕其他子弟再不成才也会安排上一些事物,家族整整一代人携手共进。

曹丞相现在最在意的事情,自然就是荆州的战事。

斥候每日都会将襄阳的最新情况,递到他的面前。

之前四郡之地出兵响应刘备,合兵一共十二万,一日之内连下二十四城!

这些消息虽然都让曹操有些难以压制怒气,但大抵也还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暗中推动此局者,是那个如同鬼神一般的卧龙!

卧龙既然能让刘备出兵攻伐襄阳,那就代表卧龙早就有了万全之策。

曹操顿了顿眼神,对膝下的几个子嗣考较道:

“你们觉得,那大耳贼十二万重兵盘踞在襄阳城外,又久久未攻打襄阳,是有何意?”

说这话的时候,曹操脸上带着点凝重。

他的目光,主要是扫视在曹丕和曹植的身上。

曹冲虽然给曹操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但现在的曹冲毕竟还是只有六岁的幼子。

能让他接触一些政事,已经算是揠苗助长了。

在荆州这种重要战局上,就算曹冲有见解,曹操也是不敢去认真听的。

曹操话落。

曹丕眸光闪烁道:

“固然,刘备有十二万大军,又有关羽、张飞这等猛将在。”

“但,受蔡瑁张允二人掌控的襄阳守军,约莫也有五万之数!”

“刘备若强攻之下,哪怕能拿下襄阳,也会有不少的损失。”

“他此时未急着进攻,恐怕一方面是担忧父亲,另一方面......或许是在等待良机。”

曹操闻言,微微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曹植。

曹植想了想,出言道:

“刘备此次兴兵讨伐,是打着讨逆的旗号,本就占据了大义。”

“但襄阳是荆州的中枢所在,荆州的各世家,都落户在了襄阳。”

“那十二万大军若是强行攻城,只怕会生灵涂炭,反让刘备的大义之名有损。”

“若是围而不攻,那蔡瑁张允二人的压力,怕是一日比一日大!”

“本就在名声上受污,又没有荆州其他氏族声援,久而久之下,襄阳守军士气必定自溃。”

“刘备可以此,达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