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确定名额(2 / 3)

“想要去的,举手报名。”

来的钳工,齐刷刷的举手。

杨小涛也举起手来。

一共十一个人。

杨佑宁看了眼,随后拿出一叠图纸,分给几人。

杨小涛看了眼,应该是某个工件的一部分,看上去有些复杂。

“这是考核工件,上级要求,最大外径的精度误差不能超过0005毫米。”

这话一说,压力陡增。

杨小涛记得八级钳工考核的时候,自己就做过一个螺栓,那时候对精度误差要求可没这么具体。

显然,这次考核水平很高。

杨小涛接过加工部件,来到一处钳台上,开始检查工具器械,然后活动手指身体。

其他人也是如此,大家都是老钳工,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的事。

做工件,尤其是高精度的工件,对精力的消耗巨大,第一次做不好,消耗了精力,后面更难。

所以,大家动手不快,都在调整状态。

杨小涛感觉身体活动开,手指也找到熟悉的感觉。

这些天虽然离开了钳台,但在车间里可没闲着,还搞了高压锅,手上不算生疏。

拿起部件,杨小涛开始加工。

在他一旁,刘大明几人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开始工作。

易中海在最后头,此时的他,心里充满斗志。

这次机会,他必须抓住了。

一旦成功入选,很可能提前结束劳动改造。

这是最好的翻身机会。

得益于这段时间来到勤勤恳恳,没了院子里的杂事干扰,易中海渐渐找回曾经的手感,工作能力比劳改前提高了一成,隐隐有当年巅峰时期的感觉。

拿着部件,易中海小心翼翼的削着,手上的感觉,心里的感觉都在精神关注下,一点点的走着。

每一次,都能福至心灵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件缓缓成型。

这一刻,易中海物我两忘,眼中只有工件。

杨佑宁领着一群人在一旁远远的,生怕闹出动静打扰了几人。

孙国则是小声问陈宫什么情况。

“具体不清楚,咱们四九城要出十人,特别说明了,最优秀的十人。”

“咱们轧钢厂能分到三个名额,不仅是上级的重视,也是咱们的荣誉骄傲。”

“现在,就希望他们能够完成任务,替咱们轧钢厂争光了。”

陈宫说着,众人听了都沉默不语。

等了一个多小时,刘大明举起手,揉着腰,下了岗位。

身后留下一个加工完工件。

没一会儿,又有人走下来,身体同样吃不消。

但几人都完成了工件的加工。

易中海抹了把头上汗水,随后捶着大腿,走下来。

易中海脸上露出笑容,这次十拿九稳了。

这也是他最用心做的,在做完的那一刻,心里就有种自信,成了。

坐在一旁,看着场中唯一还在操作的杨小涛,易中海也箱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做出来。

要是做不出来,那这八级钳工的水分可就大了。

他也能趁机压过杨小涛一头。

工位上,杨小涛眉头皱着,并不是出错,而是从开始操作的时候就一直这样。

他知道这工件的要求太高,整个部件需要加工的地方又不少,若是一个疏忽,就全功尽弃。

小心的完成最后一下,杨小涛缓缓将工件放下,突出一口热气,随后擦拭额头上的汉水。

杨祐宁见杨小涛的做完了,便让人上前测试。

孙国几人主动请缨,承担起测试的任务。

杨小涛走到一旁,拿起准备好的缸子,吨吨吨的灌了一肚子水,随后就听到一阵惊讶声。

接着看到刘大明摸着胡子哈哈笑着,还不时对一旁的侯保卫挤着眼睛,很是得意。

杨小涛凑过去听了下,原来刘一挫做的工件整体测定后,精度误差为0005毫米,正好过了及格线。

杨小涛对刘大明点点头,随后继续等待测试。

侯保卫是第二个完成的,精度误差为0006毫米,虽然差了一点,但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众人一阵可惜。

接下来,一众人测试完成,结果最好的也不过是0008毫米,比起侯保卫更是差了一截。

等轮到易中海的时候,原本没有抱希望的众人,突然被报出来的数据震惊。

尤其是十车间的郭大撇子,他让易中海来,纯粹是凑数,或许易中海真的走了也不错,毕竟他是贾东旭的师傅,他想要做点事,还是将这烦人的老头支走比较好。

哪知,这老头还真做成了。

精度误差0005毫米。

这就是易中海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