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敌友难辨,长城汽车的试探(2 / 3)

发动机的一些问题慢慢的被解决了,所以现在欧洲那边才开始重新把涡轮增压发动机给捡起来。”

“当然了,背后政策的驱动也是很重要的。”

吕向阳倒也没有故意在那里贬低南山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他确实不觉得有多了不起。

至少在没有经过实际装车销售之前,他不觉得有多么的了不起。

“上次我跟本田研究所的人交流未来的新车型,在2008年之前上市的新车型,都还没有任何一款是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

“但是我听说大众下一代发动机平台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福特和通用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万一今后市场的风向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对我们来说岂不是很不利?”

李华荣想的比较多。

只是这个答案,注定不是吕向阳能够给的。

……

“哥尔摩,我刚刚得到了消息,南山推出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如今正在向华夏国内的各个自主品牌推广。”

“之前东安动力和航天三菱那些发动机厂家,不是想要将我们的凸轮轴轴承等轴承切换为南山的轴承吗?”

“我觉得可以把南山发动机的情况主动的跟他们汇报一下,让他们意识到南山给行业带来的危害。”

薛文强对南山科技日很是关注。

虽然他自己没有办法前往现场,但是已经通过相熟的人员,帮忙打听到了科技日的相关展览技术。

除了各种轴承之外,发动机无疑是吸引斯凯孚的一个重点产品。

毕竟发动机上也是有不少地方需要使用到轴承的。

而之前南山在这一块的建树是相对比较少的。

如今南山主动的进入到发动机行业,算是跟那些发动机厂家成为了竞争对手。

只要斯凯孚在背后稍微推动一下,这些发动机厂家肯定不会再使用南山的产品。

甚至现在已经确定要更换的一些轴承项目,也有可能变黄。

无疑,这是符合斯凯孚的利益,也是符合发动机厂家的利益的。

薛文强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主动的跟哥尔摩沟通。

“南山搞了变速箱还不够,居然搞发动机?”

“他们能搞出来吗?”

哥尔摩对薛文强汇报的消息,保持了一定的怀疑态度。

没办法,华夏的发动机厂家,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除了一些重型柴油机是国内自主生产,其他的汽油机,普遍都是拿不出手。

“虽然我也觉得很纳闷,但是人家的发动机确实是搞出来了,听说今年年底就要大规模的量产了。”

“这种情况下,其他的发动机厂家肯定会感受到危机。”

“特别是航天三菱和东安动力这些专门生产发动机的企业。”

“我们完全可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

薛文强这么一说,哥尔摩倒是没有再犹豫,道:“明天我们亲自去一趟航天三菱,然后也去拜访一下东安动力,把南山发动机的威胁给夸大一下,让他们继续跟我们和ntn合作,不要考虑南山轴承。”

打压南山,是符合斯凯孚的大政方针的。

甚至这一都已经成为斯凯孚董事会讨论的议题之一了。

由于南山的出现,斯凯孚2002年的营业额出现了多年以来首次负增长。

其中华夏区的负增长是最刺眼的。

要不是总部觉得换一个人过来也不见得做的更好,哥尔摩的位置早就保不住了。

……

长城汽车的动作很快。

在当天下午,王英跟大老板汇报之后,就主动的约曹阳商讨15t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合作事宜。

“曹总,贵司提供的发动机耐久测试报告和各项参数,都是可复制的吧?”

在正式谈判之前,王英再次确认了一下南山发动机的情况。

毕竟,他们都还没有拿到正式的样机进行测试,只是看了南山的试验报告资料而已。

虽然从报告上来看,这款发动机的性能绝对是非常优秀的。

质量似乎也很不错,耐久试验之后,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南山提供的报告资料是真实可靠的,不是在特殊情况下做出来的。

“王总,明天你离开羊城的时候,我们提供给长城汽车的5台发动机样机就可以正式的装车运输到贵司。”

“如果我们参数上有任何的作假,贵司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提出来。”

“我们保证可以提供一个让贵司满意的答案。”

曹阳对于自家发动机的水平,显然是非常有信心的。

他也看出来了,长城汽车是继比亚迪之后,对15t发动机最感兴趣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