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恍然大悟的徐辉祖(1 / 2)

魏国公府。

听到哥哥的问题,徐妙锦微微皱了皱眉头,立刻摇着头道:“哥,我真的不知道,那日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

见妹妹十分抗拒,徐辉祖只能自己服软,柔声道:“好好好,哥不问了,不问了。”

“这样吧,从今日开始,你的禁足令取消,你可以随时出府,行了吧?”

听闻此言,原本心情低落的徐妙锦突然愣了一下,紧接着欣喜的转头看向了徐辉祖,大声道:“真的?!”

徐辉祖点头道:“当然是真的,哥什么时候骗过你?”

“但你得答应,不管去哪儿,都要告诉哥一声,而且得带着护卫,这次的事,再也不允许发生了,行吗?”

徐妙锦高兴的点着头,笑道:“好,我答应你!”

徐辉祖无可奈何的笑了笑,指了指桌上的那碗汤羹,轻声道:“快吃吧,一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

“嗯!”

徐妙锦答应了一声,立刻低头吃了起来,跟刚才简直判若两人。

徐辉祖低头看了一眼妹妹下意识放在腿上的那张纸,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那张纸就是刚才妹妹藏在手里的东西。

透过渗透的墨汁,徐辉祖一眼就认出那上面写的就是陆凌川之前所作的那首诗。

稍作迟疑之后,徐辉祖暗自叹息了一声,转身离开。

金吾卫已经查到青云会的人是在回生堂后门外抓走的徐妙锦,意图不明,但是徐辉祖知道,这一切一定和陆凌川有关,妹妹应该是偷跑出去找陆凌川的时候被青云会阴差阳错给抓了。

他也猜到,也许是有人想借青云会的手对陆凌川不利,但他不想理会这些,既然陆凌川能够顷刻之间将整个青云会斩草除根,自然能够应对任何人,任何事,不会让人轻易得逞。

他心里想的,是该如何让妹妹远离陆凌川,远离蓝家,远离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纷争。

京都的水太深了,稍有不慎便是九死一生,他不想让妹妹甚至整个魏家牵扯进去。

一处街角。

陆凌川坐在马车里,远远地望着魏国公府的方向,神色略显复杂。

青云会事件之后,他的心里一直对徐妙锦放心不下,除了往日的相思之情,又多了一份自责。

原本他没有表明心意的原因就是担心把危险带给她,可他即便选择了逃避,也没有让她真的避开那些危险。

那晚虽然他没问过徐妙锦被抓之后发生过什么,但是从徐妙锦的狼狈当中他已经猜到了些许,所以才余怒未消,发生了一场计划之外的天云山截杀。

活到第三世,他已经没什么害怕失去的,但唯独她不行。

【或许,我的逃避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从我们第一次重逢的时候,她就已经身在局中了。】

他知道,暗中派人盯着自己的那些人,应该已经猜到他和徐妙锦之间关系并不简单了,可事实上其实原本就很简单。

之所以看起来不简单,只是因为他心底留存着上一世的情,而她也恰巧仅凭一面之缘就再也忘不掉他。

正在这时,车厢外传来了脚步声,赶车的原本是魏安,但昌平也找了过来。

“十三哥,燕王已经出了皇宫,回了京都王府。”

昌平凑近车窗,小声禀报了一句。

陆凌川收回了思绪,淡淡道:“安然无恙?”

昌平皱着眉头,点头道:“是。”

听到昌平的回答,坐在车厢中的陆凌川忍不住撇嘴露出了一丝冷笑,这样的结果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了。

朱元璋虽然忌惮朱棣的能力和势力,但也离不开朱棣。

北境之王,不是浪得虚名的。

“回吧。”

稍作沉思之后,陆凌川淡淡的说了一句。

随着话音落下,马车调转了方向,向着回生堂的方向缓缓离开。

而就在马车刚刚离开之时,魏国公府的门口却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远远地望着渐渐离开的马车,神色凝重。

正是徐辉祖。

次日一早。

中军都督府。

徐辉祖刚到,就发现金吾卫指挥使盛庸一脸凝重的站在自己的职所门口。

“都督!”

盛庸听闻脚步声,急忙回身一礼。

徐辉祖打量了盛庸一眼,随口道;“这么早?有事?”

说完,人已经走进了职所。

盛庸点了点头,缓缓跟了进去,拱手道:“有些事,卑职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告诉都督一声。”

徐辉祖顿了一下,缓缓道:“有什么就直接说吧。”

直觉告诉他,盛庸接下来的话,很可能事关重大,因为他还从未见过盛庸这样。

盛庸犹豫着,认真道:“都督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