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三十四章:格鲁伯的困境(1 / 2)

辛比西山脉,是贯穿格鲁伯共和国的庞大山脉。不过比起其占据的广阔面积,辛比西山脉绝大多数部分的高度倒是并非很高。而在其中段,因为宽度的增加,甚至形成了一处面积不小的高原。因为是处于山地而且位置距离海边很远,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这里的人口密度很小,也并没有几个像样的城镇。但是也正因如此,这里的自然景观也很优美,尤其在夏季,几乎是富人们必去的度假胜地。

不过如今,这片土地似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百台巨大的机器正在地面上轰鸣作响,几乎将整片土地都整顿了一翻。而在其中,更有数万个人类大小的机器人,正在奔走劳作着。而在这些的改造之下,正有一座庞大的城市雏形,在这块未经多少现代文明沾染的土地上诞生。

“格罗斯先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

随着负责人的一声惊呼,附近数十位工程师都将注意力集中了过来。负责人三步并做两步,快速的跑了过来,生怕自己礼遇不周,让这位老者受了什么委屈。能够担任这个庞大工程的总负责人,他自然在业内乃至国内都是地位极高的,但是在尼尔斯格罗斯的面前,那不过就是一个小玩偶而已。这也难怪,毕竟作为格鲁伯工程院的院长,尼尔斯格罗斯是毫无疑问的全自动化领军人物,也被誉为是格鲁伯的希望。在遭遇了无数次异常状态的袭击后,格鲁伯相当比例的头部人物也意识到,如果不能团结起来,那么便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尼尔斯格罗斯作为改革的中心人物之一,地位也就大大的提升了。

“迪特里希城的建立可是我国走向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全自动化的第一个全方位试点。” 尼尔斯格罗斯笑着让负责人放松:“我时不时来参观一下,也算是很正常吧。”

与世界上的其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格鲁伯也是在长时间的市场贸易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全球化的贸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于海洋的控制。相比于飞机,客运或是铁路,海运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容量上,都具有不少的优势。而且在海洋面积达到了六成的社星,想要建立交通网络,海路也是首选中的首选。而海路占据主导的贸易也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沿海城市近水楼台先得月,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通过商业谋取大把大把的利润,然后再将其回馈到其他行业上,建立起商业——生产的区域性沿海城市群,这可以说是在自由贸易时代,最为常见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会带来巨量的人口迁移,人们从贫穷的内陆转移到富有的海边,成为劳动力养分的一部分。然而到了如今这个时代,这种发展模式似乎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国际贸易量的减少,还有产业集约化的发展,以贸易支撑的经济体系开始逐渐崩溃。工作岗位急剧减少,失业率也激增,然而这些城市人口却极多,因此几乎每个城市里都有着三四个大型的贫民窟。糟糕的是,这些海滨城市毕竟有着丰富的经济底蕴和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有着无数的富人,这些还会诱导外面的人进一步走进来,继续落入特大发达城市的陷阱中。

面对这种情况,格鲁伯也曾经尝试去驱逐和疏散这些居民,但是效果不佳。毕竟发达地区虽然说经济垮塌,但好歹还有产业,但那些落后地区根本就连产业都不复存在了。就算一时驱逐离开,还会有更多的人涌进来,这实在是很难控制。而且这些贫民尚未真正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因此富豪和政要们也不可能下血本去处理。但这一切都随着被称为红月灾星的群体狂暴事件的降临而改变了。

突然出现的群体狂暴事件,让整个格鲁伯的国家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短短六七年时间里,全世界最少也有五百起类似事件,而接近一半都发生在格鲁伯。尽管他们也对这种倒霉状况相当不满,并斥责这是反格鲁伯行为所致,但自家的问题到底还是必须要解决。根据专家分析,红月灾星多出现在人口密集而相对贫穷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积蓄了相当多的对于社会的不满,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诱因。若是发生在死掉的小城镇上,那倒无关紧要,但是在沿海城市的贫民窟里爆发的那几次,无一都造成了惨烈的损失。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红月灾星尚未处理完毕,美妙天堂的问题又开始出现。虽然并不是直接出现在格鲁伯本土,但是在临近的北萨巴爆发的无秩序状态伴随着药物的威胁,同样严重的影响到了格鲁伯。奥沃林条约的各个国家无论是往来还是贸易都很频繁,因此很难加以看管。在这种情况下,美妙天堂的渗透也开始慢慢侵袭格鲁伯的居民们,这对这个国家毫无疑问又是当头一击。

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之下,格鲁伯政府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解决的方案。发生了这么多的灾祸,但是导致他们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难以进行监管和控制的大量人群,在意料之外进行行动,导致了国家的损失。然而按照目前的格局,越是发达,越是重要的地区,人口越是密集,问题越是严重,风险越是难以把控。在那些传统超级大城市里,一千万人口,有一百万的常规劳动者,二百万的灵活劳动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