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手帕交(1 / 2)

崔婉婉近来在学厨艺,拿着模具制点心。

等做成分了三盒,崔奇那和何夫人那各一盒,剩一盒叫丫头给连皎送了来。

小果知道这盒要送出门,还劝。

“姑娘的手艺孝敬了老爷夫人,剩下的也该自己尝尝或是给嬷嬷品品呢,连家小姐那的奴婢来做吧。”

崔婉婉哼哼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做的不好?”

小果忙摇头,“没有没有。”

崔婉婉戳戳她的额头,别以为她不知道她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嘛……

“我跟连皎姐是朋友,她不会嫌弃我的!”

崔婉婉自信。

于是连皎就得了这么一盒大小圆扁不一,奇形怪状的糕点。

连皎捏了一个尝了,夸了句。

“还别说,虽然模样奇怪,但用料足,味道还是不错的。”

听她这么说,陈翠兰顺手也拿了个,一口下去没咬到馅。

“好嘛,她这点心做的随心所欲,馅填的要么叫皮裹不住,要么没怎么搁。”

“她一个大小姐,厨事本来就是随便弄弄。”

琴棋书画诗酒茶,不必专精,稍有涉猎,出门交际时不出丑不露怯就足够了。

女工厨事更是如此。

陈翠兰摇头,“我可没说她什么,就护上了。”

她虽没见过崔婉婉,但因她跟女儿同样被骗而心带怜惜。

见两个姑娘有了交往,她也是乐见其成。

女儿太独了。

家里她没给她生个姊妹,外头又没有什么朋友,如今能有个手帕交,很好。

等见连皎从盒子里翻出个签子,上头写着邀她去家玩,陈翠兰就考虑要备个什么礼物。

“咱们家还真没跟这样的高门走动过呢。”

连家往上数三代都是正儿八经的平民,最怕见官身。

不想因缘际会,女儿竟跟通判家的小姐有了来往。

连皎八风不动,早有了打算。

“我们不过女儿家来往,带些小玩意儿即可。”

她翻出个近来新做的荷包。

原想是天热了再用的,配色上很是清新,上头绣了个荷叶,荷叶上又缀了个米粒大小的水晶珠子。

陈翠兰夸了句,“你这水晶珠子做露珠倒是巧思。”

连皎就笑,“娘都夸,想必婉婉也会喜欢了。”

到了约定那一日,一大清早连皎就起来了,梳洗装扮好,又拿了个精巧的篮子,剪了些玉兰放进去。

提着小篮,带着荷包,上了家里的青呢小车。

连月倚在窗边看着,揪着手帕问王秋荷。

“她不是跟许文镜散了么,还去哪呢?”

王秋荷哪知道?

近来她的心思没在二房,全在不知从哪而起的流言上,言中提及春花宴上连月落水孟恽相救的事。

不知情的都说两家天作之合。

可清楚内情的呢?孟三夫人要听见可不得恼。

王秋荷也想会不会二房的人放出去的,可那娘俩自打许文镜的事之后就安静下来了。

一个多跑铺子,一个窝在家里。

她叹了口气,“你好生备嫁吧,进了夫家的门要谨言慎行,侍奉公婆……”

所幸两家的亲事是稳当的。

她这车轱辘话一天能说好几回,连月烦的很,压根没听进去她娘教的媳妇经。

连皎那边一路到了崔家,兰婆子来引路,穿廊过桥,才到了崔婉婉的小院。

崔婉婉在门口迎她,“连皎姐,你可来了。”

两个姑娘进屋落座,赏玩玉兰花篮。

至于荷包,崔婉婉当即就戴在了身上。

中午饭也是在小院里吃的,正经的一桌小席面。

崔婉婉得意,“我爹和夫人知道我请你来,都贴补了我呢,要不然可没这么丰盛。”

学上了好几天,她就耐不住性子了,想起自己的新朋友,要请她来玩。

何夫人知道点了头,扭头又跟崔奇说。

还没知道请谁呢,单说请朋友来家,崔奇就挺高兴。

婉姐儿从前性子拧巴,不爱跟夫人出门,再有他这些年升官换了几处地方,也没交上朋友。

现在有了,是好事。

崔奇叫人送了十两银子过去,扭头又夸何夫人教养的好,还道歉说当年不该拦她请嬷嬷。

多少年前的事了,何夫人哪会跟他生气?

不过他有这个态度,何夫人很是受用。

当晚崔奇歇在正院,一时间夫妻俩倒有些初成婚时的亲密。

翌日晨起,何夫人就叫春杏给崔婉婉再送十两银,又敲打厨房叫她们精心。

五两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