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婚事是她不要的(1 / 2)

连皎觉得最近连月不大对劲。

之前要死要活地拒了孟家的亲事,如今又要回去。

看样子,她也重生了。

孟家开着酒楼,近几年又涉足布匹生意,家财颇丰,在银江城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

要不是早年孟连两家有婚约在,孟家不一定能看上连家姑娘。

这桩婚事自然落不到不受宠的连皎头上。

然而大房的连月却不乐意,任她娘王秋荷说破嘴皮都不嫁。

无奈,只能便宜了连皎。

本来明日就要给孟家准话了,今儿连月那又有了新说辞。

“爹,都是我之前鬼迷了心窍,这婚约如何好变?还是我嫁吧。”

“当真?”

“千真万确。”

实则两家早年定下婚约时,压根没指定人选。

只是连运偏疼连月罢了。

既然连月已经想通,自然皆大欢喜。

当然,这个喜只包括大房的人。

连皎的亲娘陈翠兰就不高兴。

“既定了我们皎皎,怎么好再变?月姐儿想一出是一出,姑且还能说是孩子心性,怎么她爹你也听着任着?”

“弟妹这话说的可不对。”

连月的娘王秋荷立马张嘴。

“婚事本来说的就是我们大房,另则,月儿是姐姐,再没有姐姐未嫁妹妹先出门子的。”

“你不就是后进门的?”

听得此话,连运斥道:“闭嘴吧你!婚事是月姐儿的,就这样。”

一场闹剧匆匆落幕。

待回了二房,陈翠兰坐在桌前伤心。

“明明你才是他亲女,他却如此偏疼那边,真是气死我了。”

“这么多年不都是这样么?娘为这个气不值当的,喝点水。”

连皎笑笑,丝毫不在意。

他们家本来也是寻常庄户人家,种过地,打过短工,走过商。

大伯就折在走商上。

后来积累了些钱财做起生意,连着几年顺风顺水,有了几间铺子,买了几个侍女仆人,家业渐成。

老爷子就愈发念起已逝的大儿子,连个后都没留下,往后无人祭拜。

于是叫老二连运兼祧两房。

王秋荷名义上是大嫂,进门生养一双儿女,又惯会温柔小意,这些年下来哄的连运不知哪边才是真正的妻。

上一世,连月坚决没要孟家的婚事,她心气高,攀上了侯府公子严缙。

一介商户女,能进侯府的门,就是做妾,那也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更何况严缙还不是那等酒囊饭袋,不但面目端正,更是正经科举出身,所缺不过资历二字。

下放来此做官,想来要不了几年就能高升回京。

一时间,好些官夫人都主动结交连月。

一场一场的宴会,觥筹交错,好不风光。

只可惜,好景不长。

严缙回京后将连月带了去,安置在小院中,打发了两个婆子伺候着。

起初还能记着去几次,后来娶了妻纳了更多的妾,就把除了脸能看,旁的皆无记忆点的连月忘在了脑后。

侯府规矩大,连月苦守在方寸小院里,寸步不能出。

再有正妻立规矩,别的妾的刁难……

只能一天天地苦熬着。

而连皎代嫁给孟恽,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孟家门楣是比不上侯府,可商户人家也不缺银钱和仆人伺候。

后来孟恽读了书,好歹考了举人,补上了地方官,官路顺遂,高升回京进了户部。

妻凭夫贵,连皎成了官夫人,得了四品诰命。

因着是姐妹关系,在后院万事不知的连月才得以知晓这个消息。

她在侯府后院受苦受难,连皎在外风光无限。

尤其这份风光还是她不要的,亲手推给连皎的!

连月想到这一点,竟一口气没喘上来,生生呕死了。

正如连皎所想的那样,连月也重生了。

一朝重回年少,与孟家定亲时,她忙不迭地要回了亲事。

连皎不在意,陈翠兰却不行。

“你还年轻,不知道婚事对女儿家的重要,那孟家是顶顶好的去处,就这么让大房给得了。”

人家不止得了,还能甩出去再要回去。

陈翠兰想想就觉得憋得心口疼,转而又心酸。

怨自己不争气,拉不下脸低不下姿态跟王秋荷抢男人,叫连运站她们二房这头。

怨自己娘家没人,也没几个侄子什么的好说给女儿。

“你爹就是个,就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您看您,好好的怎么掉起眼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