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2 / 3)

煊说完,惊芜大师沉思片刻,问。

梁煊给出肯定答复。

“这是必然的,你们本是同源,香会让你们意识相通,殿下现在可是知晓了那道意识的来历?”

梁煊眸光闪了闪,没有否认。

正是因为知道,他更不会允许那道伤害过阿槿的意识靠近阿槿。

未来的记忆他已窥探一二,只这一二,便足以他推断出不少重要信息。

比如,未来他会遭到一场重大背叛,会因为一些事与阿槿彻底离心,会失去所有荣耀然后一步步踏血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一些已经知晓的隐患梁煊早已拔除,现世走向也与那道意识里的未来有了区别,未免夜长梦多,有些事,梁煊不打算按未来走向走。“大师,真的没有法子吗?”

惊芜大师摇头。

“殿下知道,那位并非邪异,他的到来,也非偶然。”

梁煊沉默了。

“孤会一直这样?”

惊芜大师继续摇头:“天意,不可猜。”

去了一趟护国寺,问题没得到解决,梁煊捏了捏眉心。

高公公轻手轻脚走进来:“殿下,薛将军求见。”

薛政旗,是梁煊暗中收拢的势力之一。

未来里,边境战役本没那么快结束,从拿到意识里探知的未来看,那场战役不仅没有取得胜利,薛家军损失惨重,薛政旗遭遇种种折磨归来,得到的是家人惨死,还被污蔑通敌的噩耗,一怒之下投靠他国,在大梁内乱的几年里,给大梁带来不少麻烦。未来的梁煊知道他是个打仗的好苗子,也知道薛家满门忠烈却被污蔑凄惨离世,正好,他的计划里需要这样一股势力,暗中联系上戍守边关的薛家,协助他们避开这一劫。一切都很顺利,最开始,薛家不是没怀疑过,因为叛徒是薛老将军从战场上救下的孩子,从小在薛家长大,与薛政旗更是情同手足。但,太子给出的证据太足,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将计就计之下,那人果然入了圈套。

薛家避开死劫,薛老将军感念太子恩情,投入太子麾下。

他们是只忠心皇帝不假,可当未来君主是想灭他满门的罪魁祸首时,再强烈的忠君之心也会动摇。想他薛家戍守边关多年,不知击退了多少次进犯的外敌,等来的是什么

是有人觉得他们挡了自己势力的路,想除掉他们为那些人铺路

薛家人怎能不恨?

薛政旗从小被镇武侯当继承人培养,虽不在京中长大,对京中势力还算了解,这么大的事,薛老将军也不会瞒着他。几名薛家将军商量了三天,都觉得,不管是为报恩还是为自保,都不能继续不争不抢下去了。

于是有了薛政旗立下赫赫战功,有了皇帝将人召回京城封赏。

这一切谋划,太子没出过一次面,可他轻而易举破了薛家死劫,还清除了薛家内部叛徒,逼幕后之人断尾求生,怎能不让薛政旗敬佩。来京城之前,薛政旗了解了不少关于太子的事,真正见到人,才知道,传言不尽信。

在那名叫谢云槿的伴读面前,太子一点架子都没有,温和到,让人无法想象,他是怎么用三言两语让边境势力大换血的。后来朝堂相见,薛政旗真切意识到,太子还是传言里那个铁血手腕、杀伐果断的太子,只是在谢云槿面前隐藏了自己的锋芒而已。薛政旗来,是为了上次事的后续。

他回京,不仅仅是为了接受封赏,更是为了抓出策划害他全家的罪魁祸首。

京中势力鱼龙混杂,那人藏的又深,想挖出来,并不容易。

与梁煊说完这件事,薛政旗提到另一件:“那位救了臣的祝大夫,如今是住在长宁侯府吗?”

梁煊动作顿了顿:“在,但阿槿的人,孤也做不得主。”

“臣知晓,臣并非想对祝大夫做什么,只是想确认一件事。”没有准确定论之前,薛政旗不愿将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他救了你,你也报完恩情,又何必纠缠?”许是知道这人前世的惨烈,现在人好好站在面前,梁煊没忍住多问了一句。“孤记得,你在边关已娶妻生子。”

“殿下想到哪里去了?”薛政旗苦笑,“祝大夫很像臣小叔母,臣的那个弟弟,从小就不见了,一直是我们家的心病,若他真的......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没有定论之前,臣不敢张扬,薛家那边也没人知晓,臣想先查出结果再说,免得他们空欢喜一场。”得到希望再失望,比单纯的失望更容易逼疯人。

梁煊没想到还有这一层。

“你有几成把握?”

"七成。”

已经很高了。

这是薛政旗几番试探,又派人去祝余救他的山上查过,将能查到的线索仔细过了一遍,得到的最大可能祝余在长宁侯府,想来谢云槿与之很熟悉,薛政旗斟酌着问:“殿下,臣可否与谢大人说几句话?”“他不在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