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微微,帮我(1 / 3)

临近年终,各家都把迎来送往当成头等大事在忙,陆家也不例外。

而依着秦管家的说法,今年过来陆府送年礼的人比起去年多了整整一倍,若不是有周嬷嬷和大嫂等人帮衬,初微觉得自己可能撑不到过年就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这日正当她结束一天工作准备安生吃个晚饭之时,就听得绯月报道,宁国公府的裴小公爷来了,夫人可要这会儿见见。

裴越过来陆家蹭饭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初微轻轻扯了扯陆今安的衣袖:“添双筷子也不费事,裴越人都来了,总不好让他空着肚子回去。”

陆今安也注意到,初微对陆峥裴越等小辈似乎一直格外纵容,虽然他不喜欢再多个人同他们夫妻一起用膳,但听到初微开口要求还是妥协道:“全茂,再添副碗筷来。”

裴越今日原是要过来陆家送年礼的,只是方才回府之时被几个狐朋狗友拽去赏花耽误了时辰,这会儿才得以过来。

他从前是很喜欢过来陆家蹭饭的,可自从陆峥离开之后,桌上没了同龄人相伴,还有着避不开的陆大人的压抑气场,越发觉得蹭饭都吃不香了。

等待侍女为自己添第二碗饭的间隙,裴越对着初微问道:“陆公子这会儿还在学院读书没有回来吗?”

初微给了他肯定答案。

裴越觉得自己的小心肝都颤了一下。

以前看陆大人和夫人对陆峥挺好的,生活上关切,功课也上心,没想到严格起来对他也是真狠,大老远的送人去了嵩阳书院念书,过年都不让他回来。

如果是他被父亲送去这种书院,一年半载都不定能回来,母亲一定会一哭二闹三上吊阻止父亲送他前往,说什么也不会让他陷入这样的境地。

裴越离开之后,初微迅速整理好了明日需要回礼的清单,而后取了陆峥寄的书信来读。

原文当中对于陆峥在嵩山学院的学习生活描写很详细,这段时间也是他自出生以来为数不多的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虽然陆峥在那边发生了什么事初微都一早知道,但通过信纸传递的快乐是她以前看书时难以体会的,有种看到主角亲笔写不同视角番外的感觉。

况且陆峥文采还这么好。

看过陆峥整整八页的来信后,初微依然觉得有些意犹未尽,找到一旁专注翻看公文的陆今安问道:“学堂里这会儿也休假了吧?陆峥新年还会回京吗?”

“他已启程和李维一同回了青州去。”

言下之意就是陆峥新年都回不来了。

初微一瞬间母爱泛滥。

大过年的有家不能回,也实在可怜,只是前些日子刚刚出了身世那事,最近关注他的人不少,这会儿为了避风头也顾不得了。

“我们新年还要进宫领宴,大概回不去了。”初微叹道,“新年时的宴会想来跟前几日的宫宴也差不多吧?”

“今年大概不会了。”陆今安道。

初微不解:“

这又是为何?”

陆今安言简意赅道,“皇上病了。”

“这段时日京中风寒之人不少,陛下也是着凉得了风寒的缘故吗?”初微感慨道,“前几日去宣政殿时看着还那般精神,没想到这才几日功夫,就病得连年都过不好了。”

陆今安有些讽刺的笑了一下:“皇上是因着处置哲王之事痛心十分,一时急火攻心,卧病不起了。”

皇帝年轻时主意大,不听劝,想起一出是一出,到了晚年则执着于立人设,颇有一种想做十全老人的架势。

这次表现出的便是对于弟弟勾结朝臣、横行地方等种种劣迹甚为痛心,就感情而言不忍处置自己的幼弟,却又不得不给臣民一个交待,强行忍着心痛处置了他,所以这就病重了。

相信这次病重也会作为几位史官的重点素材,在大周史志当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皇帝病重之后,宫中便停止了一切庆典和宴会活动,初微也瞬间轻松了不少。

哲王案的前期查案工作已基本完成,后期进入到了审讯量刑阶段主要也是刑部和大理寺在忙,陆今安也不似前几个月那般忙碌。且因着宫中庆典取消,假期也比之往年更是延长了几日,从除夕一直持续到上元节。

初微去年的压岁钱和陆峥一样,都是周嬷嬷依着往年惯例给的五百两的红封。初微觉得今年他们都这关系了,陆今安怎么也该比去年给红包时稍稍用心一些。

哪知大年初一拜年之后,初微收到了老夫人、大嫂和其他族中长辈的红包,却依然不见陆今安有任何表示。

昨晚守岁时陆今安就一直啃她脖子,现在穿衣服磨一下都刺得疼。

都这么对她了,新年还不给个红包意思一下,初微感觉不能继续愉快的和陆今安做朋友了。

新年贺年活动大都在初一上午便已然完成,初微下午没什么事,午睡醒来之后越发想念陆峥,开始提笔给他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