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锁定女相好(1 / 2)

朱逵一愣,此刻,这位满脸横肉的老吏突然心惊肉跳起来。

“哈哈,说笑的,”赵都安微笑道:

“只是想给他找点麻烦,上次的事,总不能就这样算了,使君我也是有脾气的人呐。”

语气随意,轻描淡写。

但朱逵却咂摸出了些许血腥气。

不,庙堂上杀人不见血,赵都安的话里带着杀气。

想要扳倒张家兄弟,首要找个突破口。

张昌硕虽在他看来,也不聪明,但相对谨慎,为塑造“君子”人设,手脚也更为干净。

所以,赵都安将目标锁定在浑身破绽的张昌吉身上。

白马监并非情报机构,但朱逵凭借在府衙的人脉,于极短时间内,还是搞到了张家二郎的资料。

根据纸上描述,张家兄弟成年后,已经分家,各自在城中组建家庭。

值得一提的是,其兄张昌硕本是有妻子的,但因写诗文唱赞歌,得到女帝赞许后,他果决找了个由头休妻,恢复单身状态。

被赵都安截胡后,仍不死心,至今仍未再娶,为了女帝“独守空闺”已两年。

“也是个狠人呐…可惜想的太多。”

赵都安咕哝一声,虽相处短暂,但他却已意识到:

徐贞观压根对豢养男宠毫无兴趣,是个工作狂。

从这个角度,其默认与赵都安的谣言,或也有拿他做挡箭牌的意思。

否则,不知多少臣子要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给女帝跟前送男子了。

回归正题。

张昌吉因在京营任职,受到军法约束,白日两点一线,往返于家宅与军营。

只有夜晚或休沐,才会出去厮混。

“青莲小筑…这是什么地方?”

赵都安眉毛一挑,资料显示,近半年来,张昌吉频繁前往此地。

朱逵“嘿”然一笑,神色略显暧昧:

“使君洁身自好,没听过这名字正常,乃是城中一位名为小雅姑娘的‘才女’居住的私宅,也颇有一些名气,每晚会广邀文人才子聚会。”

才女?

每晚聚会?

赵都安愣了下,旋即反应过来。

不同于京城有名的“红灯区”,青楼扎堆的胭脂胡同,大虞王朝的暧昧场所大概存在两种业态。

一种是产业集群类,即一大片青楼扎堆,互相引流,做大品牌价值。

其中分官办的教坊司,以及私人青楼,又按价位有不同档次。

另一种,则是“独立ip”运营路线。

通常是一些官员犯下大案,或斩首或发配,但还没到家人连坐的程度,留下妻女独自营生。

有家族亲戚收留的还好,若没有去处,便只好下海自谋生路。

因出身良家,教养好,且大多有琴棋书画的底子,所以衍生出一种新模式:

一位或多位女子,在自家宅子里设下私宴,举办“文会”。

并通过朋友圈,放出风声,邀请诸多男子来付费喝茶听曲,谈诗行令,也承接一些私人宴请聚会。

表面光鲜,但说到底,还是皮肉生意。

试想,一個官员倒台了,他过往的上司,同僚,甚至下属,得知可以去参加其家眷举办的“文会”…

天生自带角色扮演玩法。

这不比教坊司有意思?

自然是一回生,二回熟,通过朋友圈口口相传,获得稳定客流。

当然,事实上也没那么龌龊,多数人过了新鲜劲后,还是将这种聚会当做风雅场所。

能不能被女主人留下过夜,也要看人家愿不愿意。

因为接待的多是有点身份的人物,最差也是读书人,所以客单价较高,入场费昂贵。

更因其隐蔽性,以及阶层圈子天然的隔离,普通人哪怕是商贾巨富,没人引荐,也压根找不到门路。

也因此,衍生出一条鄙视链:

只有外地来京城的土包子才热衷流连青楼,京圈的老炮儿都是去私宅聚会的。

赵都安得势后,也被狐朋狗友科普过这些冷知识,去过两次。

但原主虽心动,但因为对女帝一片痴心,且生怕女帝得知他在“考察期”流连这种场所,对他厌恶,失宠。

所以愣是一年来守身如玉,没有破身!

“行吧,我也是个狠人呐…”赵都安心中自嘲。

他舒展眉头,道:

“所以,张昌吉经常去见这个小雅姑娘?啧,一个军汉武夫,喜欢这种才女人设…”

可以理解。

朱逵嗯了声,说道:

“张昌吉能一连去大半年,说明肯定与这个小雅关系亲密,私底下许多事,不方便和家里人说的,没准也会吐露给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