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狄青与大宋梦(2 / 3)

步,几乎是遵循着职业习惯已经将这些文字皆尽抄录了下来。

好在这些文字出现的时间并不长,随着这些文字淡去光幕也重新归于一片漆黑的沉寂,随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

哈喽哈喽小伙伴,这里是努力不做文盲的闻莽。

一周过去又到了咱们绝不拖更的时间,那么今天依然是没有感情的直入主题,两宋风流!

单说两宋风流的话,大伙脑海里可能很容易就会蹦出来一个个名字。

欧阳修、王安石、范仲淹、苏轼、李清照、文天祥等等等等,这些名字不止一次的出现出现在上学时的语文课本里,并会在后面贴心的附带一个“全文背诵”。

不过今天,up想要文盲一把,暂且抛却两宋的文人骚客,换个角度且说风流。

汉长安将军府中皆一副安然闲适之态,相较于光幕谈及的两宋种种,孔明等人反倒对这所谓的光幕升级更加好奇。

而很快,他们就知晓什么叫“弹幕功能修复升级”了。

熟悉的如同瀑布一般的文字滚涌而出,让人目不暇接,使得正在抄录的法正和鲁肃一时间都有些手忙脚乱。

第一!

来了来了,果然跟我预料的一样,两宋若论风流,首推岳武穆!

两宋风流?两宋血压计还差不多!完颜构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他十二道金牌抹杀的是什么机会!

文盲up上一期的预告就差明说了,河山为纸铁脊作笔,研年华为墨抒平生意气。

感觉后面还能再补上两句: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

懂不懂什么叫西湖迁墓独留岳飞墓的含金量啊。

唉…打了一长段字最终还是删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完颜构真的是绝了,活像我打联盟晋级赛时候系统给我发的队友。

如果说华夏的历史是一个人,那岳武穆便是这个人最为悠长的一声长叹。

想起来了文盲此前去成都拍的岳武穆手书的出师表的拓印,五丈原秋风至今不歇,风波亭遗音至今不绝,正气千秋不衰,侠骨万年不损。

想起来一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我补一个,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不过我记得文盲说的风流人物不止一个,盲猜应该还有辛公。

席卷而来的文字太多,使得孔明一时间都有点不习惯了,手上一个小纸条方才写了一半,本来是打算详细问一问那唐朝那阎监作有无更良的冶铁之法来着,此时看…不妨暂且押后便是。

张飞毫不掩饰的自己的羡慕,咂了咂嘴:

“这岳武穆…真令俺生羡。”

张飞书重新读得多了,也逐渐明白后世有些奇奇怪怪的感叹。

如今他也懂了,功名无论是刻在石头上还是刻在武庙里,又或者刻在那遥不可及的星辰上月亮上。

皆不如将名字写在书本里,传颂在一代代百姓的口中。

而要说达到了这样成就的…张飞看了自家军师一眼,引得孔明苦笑连连。

刘备没好气瞥了三弟一眼,出言反问:

“翼德以为,孔明是愿病逝五丈原得后世称颂。”

“还是愿兴汉室还旧都,功成身退名不见经传?”

这个问题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于是张飞大摇其头道:

“兄长这么说的话…俺已经开始想要痛惜这岳武穆了。”

“武穆…”

赵匡脸色复杂。

赵普轻声道:

“威彊叡德曰武,布德执义曰穆。”

至于别的他也不想多说。

宋能有将如此,他作为开宋之臣自是与有荣焉。

但无论是这些文字当中对那完颜构的鄙弃,还是诗赋词文当中的痛惜之意,都让他猜测得出来这岳武穆的结局恐怕都不能称善。

再想想根据后世所说,有宋一朝的重文抑武之风,后来的他在其中出力颇多。

于是汴梁殿中陷入了小小的沉默,唯余刘翰在一边迷惑不解:

这是什么情况?

官家和赵相公是不是该为他说明一下?

一般说到宋史,经常会有一句很常见的感叹。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

这句话算是对两宋史一个相当简单粗暴的同类情况梳理,但落在细处就非常经不起推敲。

最典型的便是,若说北宋无将,那将置狄青、张亢、种世衡、宗泽于何处?

实际上若说两宋武将,狄青的晋升之路某种意义上反而可以称得上某种意义上“大宋梦”的实现。

狄青,字汉臣,生于民风强悍的河东汾阳,青年时投身军伍,加入了北宋的禁军。

参军没两年之后,李元昊称帝建国,由此北宋和西夏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宋夏战争,身为禁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