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千秋画卷(2 / 3)

鲁肃笑笑也不回答,干脆也学着孔明撕了个纸条,然后将《从豪强到世家再到门阀,百姓让你们体面》诸字以俊逸的笔迹写了上去,随后起身将其抛投进了光幕。

于是厅内俱笑,庞统更是对着孔明调笑道:

“看来子敬不欲拜师矣。”

孔明一挥扇,脸上满是洒脱:

“我欲与子敬为挚友久矣。”

想起来赤壁时两人交谈时对时局如出一辙的判断,以及后来颇有分寸的书信来往,此时再听闻孔明所说,鲁肃几乎是脱口而出道:

“我与孔明如何称不上挚友?”

这话一出,厅内的笑声也愈发热烈。

热烈当中掺杂了鲁肃的一丝丝后悔——上次回放了那威震逍遥津之后,还没看那所谓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下文呢!

结果此时便又挖了個新坑,想要知荆襄之战详细始末,便须再等三个月。

即便是在海上,鲁肃也从未感觉到时间有这般难熬!

不过选都选了,也只能重新捋平心态,将当下注意力转移到了眼前。

他当然想知道孙侯为何被玄德公轻鄙。

但同样也想知道,这广袤之天地究竟是何般模样!

而且这标题所说的豪强世家之言…想起来江东的豪族,鲁肃表示简直不要太懂!

再瞧瞧孔明嘴角噙着的笑意,鲁肃也不由猜测,或今天之所得,能远超自己所想?

重新将注意力专注到光幕上,眼看着前汉酷吏与豪强的血腥斗争,鲁肃对其也并不陌生。

但很快,鲁肃的脸色便严肃了起来。

今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多有豪强,鲁肃自然清楚,但从没想过立朝之初便难斩断的豪强最终竟是引出张角的“线头”。

而在后辈口中,备受清流名士推崇的袁、杨、崔、陈、荀、曹等大氏,并没半点尊贵,反而称其乃是左右逢源的世之蠹虫。

以财显名,以名取官,再动权敛财,复取功名,可谓是生生不息,如此看来如今之乱世反倒是乱的“理所应当”了。

“难怪…”鲁肃低语道:

“吾在江东时亦听大姓非议,称左将军对大姓之手段颇为酷烈。”

“何来酷烈?”刘备不同意:

“吾不过是点其财,察其田,令其爱护百姓奉公如法。”

“不伤其身不害其命,依汉律行事,吾非加害,而是欲救彼辈。”

不然指不定哪天就被百姓打着黄巾的名头挂到城墙上去了,刘备心里嘟囔道。

鲁肃拱了拱手,光幕上的话语并不快,但几句话便跨越百年,虽有此前庞统为他说明朝代更替之变,但此时理解起来还是颇为吃力。

后世将孙氏类比为吕布马超,令鲁肃哭笑不得,觉得若是孙侯在此,定然会觉得后世辱他。

对三君、八儁、八顾、八厨等等名士的调侃,也让鲁肃在心里赞同。

而直至听到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以及后辈随口点评称:

“有利阶级会不惜毁坏制度,以社稷倒退为代价换取本身的垄断地位世袭”。

这句话宛如黄钟大吕在鲁肃脑内敲响,亲眼见过江东大姓如何营私,鲁肃对其可以说再明白不过,但经后世之口,大姓这种丑态终于被清清楚楚的呈现在了他的眼前。

“蠹虫…”鲁肃轻吸了一口气,低声喃喃道。

庞统嘴角咧了一个笑容:这才哪儿到哪儿?

洛水放屁铸就荒唐两晋,世家称国倾轧五胡乱世。

门阀斗富以民为钱,奢靡亡国追玄求空。

眼看着鲁肃因为门阀的所作所为逐渐张大了嘴巴再难闭上,庞统心里却也十分清楚。

后世对这两晋南北朝的简述,恐怕不及其乱之一成。

几个大姓诸侯便足亡汉而逐天子之名,这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能乱成什么样子,庞统也大概有所猜想。

鲁肃那紧锁的眉头与张大的嘴巴随着光幕上的进度逐渐推至唐,才终于安定了下来,不过看着有关佛教之述说逐渐生出了几分好奇:

“这是如笮融一般起浮图淫祠,铜为人黄金身,衣锦采垂铜槃九重之辈?”

孔明此刻是实实在在的挺好奇:

“子敬见过?”

“江东离徐州颇近。”鲁肃解释道:

“当初浴佛会盛大,江东亦有所耳闻。”

“且笮融身死后,那些僧兵法师奔逃江东多矣,有不少投大姓为门客供驱使,闲时讲佛法以安奴婢,在江东大姓间颇有口碑。”

孔明等人面面相觑,刘备叹道:

“这江东之辈…”他想起来一个后辈用的词儿道:“挺超前。”

鲁肃不明所以,但还是点点头,因为光幕上骤然又出现后世之景,已经让他目不暇接了起来,再没闲心余裕去听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