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不及格好过交白卷(2 / 2)

用恶钱度日,行商采买多用蜀锦蜀糖结款,此两物北销曹地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鲁肃亲眼见过的“金票”,据称乃刘备所制,能在江陵官市勾兑数十船辎重,颇受江东大姓青睐。

至少就鲁肃所知,如今江东豪右大家皆在尝试仿制金票,其中亦包括孙侯。

听鲁肃如此反问孔明哑然失笑道:

“子敬所说颇为无理,江陵尚且难令江陵商贾,更遑论江淮行商。”

鲁肃也不去计较孔明所说真假,只是继续追问道:

“以孔明之见,此般恶钱之泛滥,如何断绝?”

对如他这般的饱学以经国之士来说,眼前这般困局就像是一张最好的试卷,畅谈制略方显才能。

至于那寺庙问题鲁肃都不屑说,无非便是上行下效而已,等这“阿武”一去,只要皇帝不奉佛陀,则危患自解,两个问题的棘手程度不是一个级别的。

孔明闻言大笑,当即便如数家珍道:

“欲绝恶钱,需兴吏治,需控铜业,需兴铸钱,方可治恶钱。”

“若要治恶钱也须先治边市,再整顿京市,同时还须严刑峻法,私采铜矿铸钱皆有勒令律文可罚。”

“以官市调控,以民市自调,正钱足则恶钱不兴也。”

一旁的庞统看着鲁肃惊愕的面容笑道:

“财钱之事,孔明与刘子初于成都时久议也。”

甘露殿中长孙无忌也在做着类似的陈述,所见与孔明大同小异:

“…故而,以前隋开皇之钱政为鉴可知,若治恶钱需严刑勒不法,也须开收铜矿广铸钱。”

“且臣以为…”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小心措辞了一番,小心道:

“我唐有设义仓以待赈饥民,若有铜富余,或可设一部以调控钱币。”

“钱贱则收钱入部,钱贵放钱入市…”

只是越说到后面话语便愈不可闻,认真听着的李世民倒也理解,这个想法一眼看过去都是好的,但细细一想到处都是问题,若要收钱以何种名义?若要放钱又要以何种形式?

且最大的问题便是“若铜富余”,想到这四个字他便是苦笑,这也太难了。

不过说到钱财,李世民便不由自主扭头看向了那幅大地图,与大唐隔海而望的倭国此刻更有吸引力了一点。

他可是还清楚记得,后辈说此地有银山可供世界所用之三成。

既有如此富裕的银矿,那铜呢?那…金呢?

呼吸不由自主粗重了一分,但最终还是将这份心思暂且收了回来,朝着长孙无忌点点头道:

“适才所言,润以笔墨,制表呈奏。”

长孙无忌大喜,赶忙点头答应下来。

武周时期另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便是逃户。

逃户如何产生的已经没必要去细说,毕竟狄公也说了,武周时期各种大手大脚的花费,“不损百姓,将何以求”?

当时的黔首百姓既需要面对寺庙侵占土地,也需要承受大户以恶钱为武器剥削财产,那么一逃了之就是很正常的操作。

不过逃户是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封建时代的食利阶级带来的土地兼并问题,不超脱时代的话属于无解。

因此这个问题上倒也没必要苛求阿武,只能说面对逃户她交了一个不及格的成绩,但总归是要比白卷强多了。

对于武周逃户的严重性以及带来的负面效应,韦嗣立的上疏写的很清楚。

今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减耗,国用不足。

富户地主兼并土地,导致纳税主力自耕农逃亡,直接导致租庸调制赋税锐减,上面阿武还一直在大兴土木,这钱够用才有鬼了。

因此从阿武爽完当皇帝的瘾头过后,便也尝试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从698年开始花了五年时间做了一次人口普查,也就是史书说的“括户”。

这次人口普查不及格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非常潦草,不少死了二三十年的人口依然在籍造成了普查的人口虚挂。

一个就是被清查出来的逃户不管实际情况,统统遣返户籍原属地,引发了更大的矛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