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2 / 3)

不,还是等待会儿将这几人留下商议决定吧。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抬头才发现刘仁轨还在认真瞧着他,明显还在疑惑皇帝为什么这么问。

将那些想法暂时驱散,李世民亲切问道:

“那正则可懂算学?”

说到此刘仁轨略有不好意思:“不甚懂。”

李世民点点头:

“既如此,便先入国子监修算学。”

刘仁轨自无异议,应承下来。

英国在鸦片战争击败清政府后,李鸿章做出了一个判断,认为此时的华夏乃是: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判断没错,但实际上这个判断来的实在是太晚了,这个大变局实际上开始的更早。

现代海权论中有一句被频繁引用的话: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同理,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也就会失去一切。

而东亚海洋的入口我们都熟悉,马六甲海峡,而变故发生的时间其实也能猜得出来:大明时期。

宋朝时占据马六甲海峡的国家为三佛齐,与宋朝一直保持着朝贡体系,建造了还算强盛的海军。

后来带宋自顾不暇,三佛齐也被马来人攻灭。

等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在马六甲海峡建国的已经是满剌加,跟马六甲是一个音。

满剌加控制港口,明朝为满剌加提供外交和军事保护,所以双方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合作关系。

根据明史记载,从永乐元年开始,满剌加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入贡32次,其中有五次是由满剌加的国王王后带领使团进行的大规模朝贡。

但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后来的事儿咱们都知道,明朝下西洋停止,力量无法辐射过来了,双方关系也自然疏远。

足以写进历史的变故是1511年,葡萄牙人以七百名士兵、十六艘战舰,以及当地数千雇佣军攻灭满剌加,占领海峡。

满剌加的王族毫不惧怕:爷身后有大明,等死吧你们!

但满剌加的求援信直到八年后才送到了豹房皇帝、风流天子、大庆法王、动物园园长、威武大将军朱寿兼正德帝朱厚照手里。

不过攻灭了满剌加的葡萄牙人先一步到达了北京城,并大力发动银元攻势,效果斐然。

朱厚照身边被买通太监一个劲儿的给葡萄牙唱赞歌刷好感,武宗甚至还召见过葡萄牙使团的人一起下棋,并约定派使团回访。

这种情况下,满剌加的使者在北京直到与妻子全都病死,也没求到大明的援军。

大明唯一的反应就是在万寿帝君登基后驱逐了葡萄牙的使团,但仍是没有派一兵一卒,自己在炼丹房里逍遥快活。

就此,西洋人彻底打开了东亚的海上门户,葡萄牙人攻灭满剌加的就是盖伦船。

三百年后,英国人驾驶着只是更大了一点的盖伦船击败了清政府。

可以说从满剌加沦陷于欧洲坚船利炮的那一刻起,华夏的海权旁落就已经成了定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开始,剩下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但好在,如今随着我们新中国的海洋力量崛起,华夏旁落的海权也终于被我们亲手夺了回来。

从一穷二白到海军初成,从近海防御到海军护航编队远行非洲。

再到如今的辽宁舰和山东舰服役,以及福建舰列装,我们也即将迎来三航母时代。

千年海权变更史,百年海权抗争史。

华夏海军英姿飒爽,海军盛世必将到来。

那么本期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孔明一直觉得,后世的后辈看待历史是一种新奇的视角。

看上去是记录在史册中的死板的文字,但经过后世的史学家剖析以及讲解,便颇有一种见微知著之感。

但相较于去抱怨历史,这后世的后辈们,他们自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奋斗、抗争这类词语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话语中,其中的骄傲之意溢于言表。

他们知晓如今一切的不易,他们清楚记着丧权辱国时的屈辱。

但最终并没有在其中沉沦,而是犹如北海的苏武,犹如长驱电掣的冠军侯,犹如投笔从戎的班大家。

并无太多抱怨,而是勤勤恳恳埋头做事,最终一鸣惊人,重展…

“好汉儿!”张飞大声激赞。

但随即张飞就摇摇头。

后辈这种骄傲的语气他是熟悉的,就像自己和二哥刚刚取得些许成就的时候。

这既是对成就的骄傲,也是对没有屈服于艰苦时日的骄傲,张飞对此深有感叹。

而数月来读书的也是有结果的,张飞登时便想起来了一句合适的先贤之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