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刀伊入寇(1 / 2)

这也怪不得明天子茫然。科学、科技、数学、时代、创新、普及等等一大票词相当生僻,望文生义琢磨一下倒也不难大概猜出来其中意思,但一大堆这般生僻词兜头盖脸的浇过来,明天子还是有些手忙脚乱。更不提其中还有什么等差级数、轴架整经之类即使琢磨了还很是茫然的名词,更是让人头大。因此最终,明天子注意到的便是那些飘过去的文字当中的最后一句,毕竟退步的意思很是直观,故而震声:“咱大明哪里可惜了!”结果惹的马皇后柳眉倒竖,也拍了拍桌子不耐:“你小声些!”“有这闲心,不如也去拿纸笔给记上一二。”虽然气哼哼的,但慑于皇后声威,明天子还是一边小声抗议一边去拿了纸笔。旋即便是不解:“此抄录之事,妹子何不召一二宫娥代笔”马皇后头也不回,只是专心低头“沙沙”将那些听到的生僻话尽量都记下来:“初时不知是福是祸,万一是祸事,如何好将无辜人牵连进来”明天子默然,如今大明皇后仁善可谓是无人不知。当初平天下时,和州孤守能抚慰眷属决意坚守,后来入了应天府之后又能给将士缝衣做鞋。陈友谅强兵临城又能尽输金帛犒赏士兵,相较起来如今自己……暗暗叹息一声,明天子也先将那后世诘责自己的话语给记了下来。不过这样略有发愁的态度也引得马皇后歉然:“诸般话语,其中或便有治国之言。”“现在记下来,如果不懂大可去垂询百官学士,去用文字询问那似乎已久观的唐太宗和桓侯。”“可要是既没记下来,又给忘了,那便悔之莫及了。”朱元璋也不点破复杂的心思,只是点点头应承下来,打算稍后就问上一问。【那么依旧是按照惯例,在临近结束时候再大概漫谈一下。两宋时期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倭关系,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算是比较简单。五代十国时,朱温册封钱镠为吴越国主,正式建国并定都于杭州。钱镠搞的吴越国也很有南方特点:搞钱!借用港口和造船之便,当时的吴越国商道航线上至渤海下至南洋,契丹、高丽、南洋诸国以及阿拉伯人都是吴越国的客户。当时的倭国虽然处于锁国状态禁止船只出海,但无权管辖外来者,兼之倭国权贵阶层从唐起对中华物产都一直是渴求状态,所以虽然官方上并无来往,但去倭国做生意的船只非常多。香药、陶瓷器、锦绣、染料、药物等只要能拉去倭国,就能得到对方付账的金砂,毕竟倭国要别的没有,金银那真是管够。当时佐渡金岛已经在倭国民间富有盛名,黄金富含到有“溪流淌金而出”的传闻,倭国自己国内北上淘金的络绎不绝。这里额外提一嘴这个金岛的规模,从倭国幕府时代正式开采到后来关闭历经四百年,出黄金7吨,出白银2330吨,作为对比,终明一朝,官方记录在册的整个大明国黄金产量是4万两,约合一吨半,至于三大银山就不再赘述了,列岛富金银可见一斑。这种通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宋朝,开宋的赵大忙着搞民生对倭国也惦记不上,但随着双方贸易的稳步推进,中国乱世结束的消息也传回倭国,最终还是民间按捺不住,93年倭国东大寺僧人商然通过商路入宋见到了赵二,双方友好畅谈,最终赵二赐了紫衣,待遇甚厚。双方在政治层面上的第一次交流在神宗时期,当时汴京大旱僧人求雨无果,于是有人建议倭僧试试,恰好遇到天气变化降雨,大喜的神宗给这和尚许多赏赐,顺便给当时的倭王写了封信。本来这也正常,但很快倭国朝廷因为信中的“回赐”二字较起了真,讨论了整整五年之久,最终决定以大宰府名义回信,在行动上拒绝了回赐这个立场。其实说白了就是觉得唐亡了,宋败了,如今我在东海又行了。只不过当时倭国属实是抛媚眼给瞎子看,毕竟双方来信去信在路上就要很久,再加上讨论五年,宋朝多半都不明白发生了啥事儿,兼之当时北宋财大气粗,也对这点赏赐看不在眼里。终北宋一朝差不多都是这种纠结的状态,最终一直到宋徽宗写信过去要求倭国以“珍奇之产”事大之诚”,终于戳到了倭国朝廷的自尊心。在激烈讨论了三年之后,倭国决定正式断交,以后只收礼不回信。除了宋徽宗的信之外,当时影响了倭国对宋态度以及倭国内政治生态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澶渊之盟后宋辽息战,辽国得以腾出手去收拾北方的渤海国残余。自开辽的耶律阿保机灭了渤海国之后,辽国有尝试在此立东丹国让契丹人为国王,但渤海国遗民不甘于此,先后建立了定安国、兴辽国、大元国等进行激烈反抗。但在辽国腾出手后,辽东地区的渤海残余迅速被辽国扫灭干净,渤海国遗民一分为四,百万人被迁入辽国内地融入汉族,约三十万投奔高丽融入朝鲜民族,还有一小部分驾船南下赴宋,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迁入同样有渔猎习俗的女真部族当中。而随着辽国在辽东地区的扩边,这一时期的女真人无力对抗契丹人,大部分都选择臣服于辽国统治,但还有一部分女真人在接纳了渤海国遗民并消化了其造船航海技术之后,选择了走海路向东逃离辽国统治。09年这批女真人沿途抢劫了高丽国的船只以及人口,最终整率成师杀入对马岛,在此补给半个月之后,约三千人驾大船五十余小船上百,正式杀入倭国。海盗做事,基本就是烧杀抢掠,但同样也有后继无力的特点。在连续得手两次后,最终在面对九州岛海岸严密戒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