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宅妖(1 / 2)

杨庄的杨老爷这两天眼皮直跳,庄子里的人把刘家堡过来拉煤的人给打了,还把人家的几辆煤车给扣了。

这种平板车与后世农村常见的架子车有些相似,但要更宽更长,可容两匹健骡并驾齐驱。一名力士手扶车辕,主要控制方向。

若是载货少,一匹骡子就成。

车体就是一个木制平板,没有挡板,是用绳索来固定货物。

车轴、轮胎已经与后世差异不大,这是指外观,质量方面嘛,那就不能要求太高了。

但是车架后桥和车架之间安装了减震弹簧,这样车走起来十分的轻省。

满载的话,一车拉三千斤货物不在话下。

这在当时绝对是稀罕玩意,可是这种板车目前刘家堡也就十两。

其它物料还好说,橡胶产量太少,只能挤出来一点儿。

胶菊的种植一直在推广,可这东西它占农田啊,刘家堡可以分出来的地很有限。

后来通过段知县在全县推广种植,可农户也都现实的很,开始都对塞音道场给的收购价格都不怎么相信。

直到有人尝到甜头,大伙儿才开始有积极性。

今年是真正大规模种植的第一年,全县约有三千亩地种植橡胶草,预计能得八千斤左右的草根,提炼天然橡胶最多也就一千五百斤到两千斤的样子。

不过要到八九月份之后了,但刘学勤的车行计划已经提上了日程。

杨老爷的三儿是个火爆脾气,这小子一直觊觎刘家堡的平板车,这回借着干仗的由头,直接把人家三辆车给抢了。

这场冲突有些始料未及。

杨老爷本人对那什么塞音老仙没啥好感,除了这些年与刘家堡闹的那些龃龉,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

他有个亲戚在县里做官,此人名为雍泰,是狄道县教谕。

雍泰是杨老爷的表舅,两边过从并不十分密切,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事。

教谕虽然不是个多大的官,但在县里好歹能说上话。咱们的海清天海瑞,就曾经做过教谕。

雍泰知道塞音道场很不感冒,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他把塞音教和白莲教相提并论,打上了反朝廷的标签。

几次三番撺掇知县段嗣宗,应该上报朝廷,派兵灭了这伙贼人。

段知县到底是一县父母,做事没雍教谕那么鲁莽。

稍加打听,发现临洮卫下辖五个千户所,最新提拔的那位叫马宝河的千户,居然是塞音老仙的亲舅舅。

据说走的是颖国公的门路!

这特么是我一个小小知县惹得起的?

于是将那雍教谕臭骂一通,自己带着两个随从上塞音道场找老仙盘道去了。

杨老爷多少受了雍教谕的影响,一向反感塞音老仙。

杨壁中举后,老头又受了些刺激。虽说是没出五服的本家,但自己以前将他们爷老子当下人使唤,谁知道有没有被记恨?

他杨庄之所以敢暗中和刘家堡较劲,一是杨庄也是个一千多人的大庄子,二是整个杨庄有七成以上是同族,有祖宗祠堂的那种。

但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书友都知道,这种同姓亲族为主的村庄往往十分不好惹,搞不好惹到一个,全村人跟你拼命。

可也仅此而已,杨老爷是知道轻重的,对刘家堡的底细也了解不少,他打的算盘是暗戳戳地薅羊毛。

谁教他刘家堡那么有钱呢?

所以石炭的价格一涨再涨,从最初千斤石炭一两银子,陆续涨到了二两。

这个过程双方在反复试探,经历了好几年时间。

这回杨老爷本来让三子再加二钱银子,可那混账被猪油蒙了心,开口就叫价三两银子(一千斤)。

都赶上木炭的价格了!

惹就惹了吧,杨老爷把三子臭骂一顿,结果那小子骑上马,也不知跑去哪里撒野了。

但一连两天,刘家堡一点儿动静也没。

杨老爷准备的后招也没用上,心里慌张了一天,晚上喊小妾桃红过来暖床。结果老伙计像是失了魂儿,软塌塌的,折腾了半天,硬是做不成事。

就这么迷糊了过去。

到了后半夜,杨老爷被一阵咔哒咔哒的怪声惊醒,仔细听时,却是滋滋啦啦,时断时续,那种声响令人说不出的难受。

彼时杨老爷脑子里一片空白,却又恍然觉得自个儿意识十分清明。

想起身查个究竟,却见桃红一条胳膊压在自家胸口,突然觉得喘不上气,想要拨开那胳膊,杨老爷突然觉得四肢不听使唤了,竟丝毫动弹不得!

莫非,是鬼压床?

他心里这么想,但就是动不了。又觉得有什么在自家眼皮子底下晃悠,心里便恐惧起来。

只是那恐惧越强烈,他便想眼睛眯条缝儿看看,可眼皮就像坠了千斤重物似的,愣是抬不起来